江陵使至汝州

朝代:作者: 王建 体裁: 七绝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释注释:这首纪行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时写的。

第一句是回望来路。

巴路,指的是通向江陵、巴东一带的道路。

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

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

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主要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

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

王建家居颍川(今河南许昌),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

“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仿佛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而此行往返程途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言外。

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色。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

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神。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能给人以美感和新鲜感。

人们甚至还可以从“数峰青似染”想象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

但它的好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

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

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

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且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境。

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魁力的一个奥秘。

(刘学锴)出处全唐诗:卷301-119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089287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