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馆

朝代:作者: 王建 体裁: 五绝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注释注释:在唐代诗人中,王建是擅长素描速写的著名作手。

他熟练地运用各种形式,创作了一幅幅上自宫廷禁苑下至市井乡村的风物风情画。

这些作品,都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首题为《江馆》的五绝,就是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的素描。

唐代商业繁荣,中唐以来更有进一步发展。

不但大都市有繁华的商业区和笙歌彻晓的夜市,连一般州县也设有商市,甚至在州县城以外的交通便利地点也有形形色色的草市、小市。

杜牧在《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说到,江淮地区的草市,都设在水路两旁,富室大户,多住在市上。

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小市”,大概就是这类临江市镇上的商市;

所谓“江馆”,则是市镇上一所临江的旅馆。

诗里写的,便是诗人夜宿江馆所见江边夜市的景色。

客馆临江,所以开头先点出环境特点。

“水面细风生”,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的景象。

但因为是在朦胧的暗夜,便主要不是凭视觉而是凭触觉去感知。

“生”字朴素而真切地写出微风新起的动态,透露出在这以前江面的平静,也透露出诗人在静默中观察、感受这江馆夜景的情态。

因为只有在静默状态中,才能敏锐地感觉到微风悄然兴起于水面时所带来的凉意和快感。

这个开头,为全诗定下一个轻柔的基调。

第二句“菱歌慢慢声”,转从听觉角度来写。

菱歌,指夜市中歌女的清唱。

她们唱的大概就是江南水乡采菱采莲一类民歌小调。

“慢慢声”,写出了歌声的婉曼柔美,舒缓悠扬。

在这朦胧的夜色里,这菱歌清唱的婉曼之声,随着阵阵清风的吹送,显得格外清扬悦耳,动人遐想。

如果说第一句还只是为江边夜市布置了一个安恬美好的环境,那么这一句就露出了江边夜市温馨旖旎的面影,显示了它特有的风情。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客亭,就是诗人夜宿的江馆中的水亭。

它紧靠着“小市”,这才能听到菱歌清唱,看到灯火夜妆,领略水乡夜市的风情。

这一句明确交代了诗人所在的地方和他所要描绘的对象,在全篇中起着点题的作用。

诗人不把它放在开头而特意安排在这里,看来是用过一些心思的。

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本比较简单,缺乏层次与曲折,如果开头用叙述语点醒,接着连用三个描写句,不但使全篇伤于平直和一览无余,而且使后三句略无层递,变成景物的单纯罗列堆砌。

现在这样,将叙述语嵌入前后的描写句中间,一则可使开头不过于显露,二则可使中间稍有顿挫,三则可使末句更加引人注目,作用是多方面的。

末句又转从视觉角度来写。

透过朦胧的夜色,可以看到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灯光下,正活动着盛妆女子婉丽的身影。

“明”字写灯光,也写出在明亮灯光照映下鲜丽的服饰和容颜。

诗人写江边夜市,始则在朦胧中感触到“水面细风生”,继则在朦胧中听到“菱歌慢慢声”。

就在这夜市刚刚撩开面纱,露出隐约的面影时,却突然插入“客亭临小市”这一句,使文势出现顿挫曲折,也使读者在情绪上稍作间歇和酝酿,跟着诗人一起用视觉去捕捉夜市最动人的一幕。

因此当夜市终于展示出它的明丽容颜——“灯火夜妆明”时,景象便显得分外引人注目,而夜市的风姿也就以鲜明的画面美和浓郁的诗意美呈现在面前了。

旅馆夜宿的题材,往往渗透着凄清孤寂的乡愁羁思。

从“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到这个传统的相继不衰。

王建这首旅宿诗,却怀着悠闲欣喜的感情,领略江边夜市的诗意风情。

这里面似乎透露出由于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新的生活场景,而有关这方面的描绘,在以前的诗歌中是反映得不多的。

由此启渐,“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一类描写便时时出现在诗人笔下。

这正反映出时代生活的变化,和由这种变化引起的诗人视野的扩大,和审美感情的变化。

(刘学锴)出处全唐诗:卷301-6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093175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