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兵马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注释注释:[1]一作“角”。
重题郑氏东亭(原注:在新安界)今日读者于古诗,常觉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甚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构。
杜甫《洗兵马》似乎是个例外。
诗中有句道:“词人解撰河清颂”(南朝宋文帝元嘉中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此诗于乾元二年(759)春二月,即两京克复后,相州兵败前,作于洛阳。
当时平叛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的希望。
故诗多欣喜愿望之词。
此诗凡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神变发端。
唐室在“中兴诸将”(即后文提到的李、郭等人)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
《诗经·卫风·河广》云:“谁谓河广,一苇航之”,三句借用以言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
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故云“祗残邺城不日得”。
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甚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
以上多叙述,“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汗血马”),春风得意;
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汉元帝尝宴单于处,此借用。
)备受款待,大吃大喝。
“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寓讽意(作者一贯反对借兵于回纥)。
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战争克捷之意,节奏急促,几使人应接不暇,亦似有破竹之势。
以下意略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束上,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言“清海岱”(海岱,指古青、徐二州之域)则语有分寸;
“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肃宗居安思危,勿忘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在今甘肃平凉西)的艰难日子。
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
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
此联连同上联,恰是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于欢快词中小作波折,不一味流走,极抑扬顿挫之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故胡应麟说“三年笛里”一联“以和平端雅之调,寓愤郁凄戾之思,古今壮句者难及此。
”(《诗薮》卷五)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篇首“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
“成王”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云云,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
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
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
赞语既切合各人身分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
“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
“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忆鲈鱼”翻用《晋书》张翰语);
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之有归巢;
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
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喜庆的同时,另有一些现象却是诗人断乎不能容忍的。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
“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
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
“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比安、史,言其不堪一击;
“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
当时,房琯、张镐俱已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故特加表彰,与赞“中兴诸将”相表里。
镐于去年五月罢相,改荆王府长史。
此言“幕下复用”,措意深婉。
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
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紫芝歌”为秦末号称“四皓”的四位隐士所作),文人们都大写歌颂诗文。
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
而“健儿”“思妇”犹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
诗人勉励围邺的“淇上健儿”以“归莫懒”,寄托着欲速其成功的殷勤之意。
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
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自己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会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可以说,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
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
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
杜诗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在杜甫古风中堪称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
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
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
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于热情奔放中饶顿挫之致,清词丽句而能兼苍劲之气,读来觉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北宋王安石选杜诗,标榜此篇为压卷之作(见《王临川集》卷八四《老杜诗后集序》)。
今天看来,无论就感情之充沛,结撰之精心而言,《洗兵马》都不失为杜诗的一篇力作。
(周啸天)----------------------------------------------鹤注当是乾元二年仲春作。
按相州兵溃在三月王申,乃初三日,其作诗时,兵尚未败也。
原注:“收京后作。
”朱注公《华州试进士策问》云:“山东之诸将云合,淇上之捷书日至。
”诗盖作于其时也。
中兴诸将收山东①,捷书夜报清昼同②。
河广传闻一苇过③,胡危命在破竹中④。
只残邺城不日得⑤,独任朔方无限功⑥。
京师皆骑汗血马⑦,回纥餧肉蒲荡宫⑧。
已喜皇威清海岱⑨,常思仙仗过崆峒⑩。
三年笛里关山月(11),万国兵前草木风(12)。
(此闻河北捷音,而料王师之必克。
邺城之师军无统制,故欲独任子仪,以收战功。
又恐肃宗还京,渐生逸豫,故欲其念起事艰难,而思将士之勤苦。
下四句,有规讽意。
《杜臆》:军士从征,已经三载,曰三年笛里,悲之也。
会兵邺城,如风卷叶,曰万国兵前,喜之也。
)①《后汉·明帝纪》:“先帝受命中兴。
”《东观汉记》:“上会诸将。
”赵注山东,河北也,安禄山反,先陷河北诸郡。
至二京已收,庆绪奔于河北。
②《梁武帝集》:“奇谋间出,捷书日至。
”《续博物志》:露布,捷书之别名,以帛书揭竿。
夜与昼同,见捷音可信。
③《诗》:“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④《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
数节之后,迎刃而解。
”⑤只残,但余也。
《通鉴》:乾元元年十月,郭子仪自杏园渡河,东至获嘉,破安太清。
太清走保卫州,子仪进围之,遣使告捷。
鲁灵自阳武济,季光琛、崔光远自酸枣济,与李嗣业皆会子仪于卫州,庆绪悉举邺中之众七万来救,子仪复大破之,获其弟庆和,杀之,遂拔卫州。
《旧唐书》:相州,属河北道。
武德元年,以魏郡置相州。
天宝元年,改为邺郡。
乾元二年,改为邺城。
《通鉴》:庆绪走,子仪等追之至邺。
许叔冀、董秦、王思礼及河东兵马使薛兼训,皆引后继至。
庆绪收余兵,拒战于愁思冈,又败庆绪。
庆绪乃入城固守,子仪等围之。
⑥《邠志》:邠州始镇灵州,谓之朔方军。
《旧唐书》:禄山反,以郭子仪为灵武太守,充朔方节度使。
自陈涛斜之败,帝惟倚朔方军为根本。
⑦《公羊传》:“京师者,天子之居也。
京,大也。
师,众也。
天子之居,必以众大称之。
”汉章帝诏:宛马,血从前髆上小孔中出。
武帝《天马歌》“沾赤汗”,今亲见其然。
⑧《汉·张耳传》:“如以肉餧虎,何益?
”《匈奴传》:元帝元寿二年,单于来朝,舍之上林苑蒲荡宫。
《通鉴》:是年八月,回纥遣其臣骨啜特勒及帝德将骁骑三千,助讨安庆绪,上命朔方左武锋使仆固怀恩领之。
汗血马、葡萄宫,当指此事。
⑨《魏志》:陈琳曰:“将军总皇威,握兵要。
”《西征赋》:“耀皇威而讲武事。
”《禹贡》,“海岱惟青州。
”海岱与燕蓟接壤。
⑩沈约诗,“游扮举仙仗。
”《括地志》: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凉县西百里。
朱注肃宗自马嵬,经彭原、平凉至灵武,合兵兴复,道必由崆峒。
及南回也,亦自原州入,则崆峒乃銮舆往来之地。
(11)《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别也。
”周王褒诗:“无复汉地关山月,惟有漠北冀城云。
”(12)《晋·载记》: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草木皆类人形,风声鹤唳,疑以为兵。
成王功大心转小①,郭相谋深古来少②。
司徒清鉴悬明镜③,尚书气与秋天沓④。
二三豪俊为时出⑤,整顿乾坤济时了⑥。
东走无复忆鲈鱼⑦,南飞觉有安巢鸟⑧。
青春复随冠冕入⑨,紫禁正耐烟花绕⑩。
鹤驾通宵风辇备(11),鸡鸣问寝龙楼晓(12)。
(此言命将得人,而喜玉业之方兴。
成王,广平王俶也。
郭相,子仪也。
司徒,李光弼也。
尚书,王思礼也。
东走句,见士庆弹冠。
南飞句,见民蒙安宅。
青春、紫禁,朝仪如故。
鹤驾、鸡鸣,帝修子职也。
)①《唐书》:至德二载十二月,广平王俶进爵楚王。
乾元元年二月,徙封成王。
刘昼《慎言篇》:楚庄王功立而心惧,晋文公战胜而绝忧,非憎荣而恶胜,乃功大而心小,居安而念危也。
②《魏志·贾诩传》:“策谋深长。
”③《抱朴子》:“运清鉴于玄漠之域。
”又《隋书》:薛道衡每称高构有清鉴。
《世说》:何点尝目陆慧晓心如明镜。
④《盐铁论》:“义高于秋天。
”公《哀思礼》诗“爽气春淅沥”,与尚书气爽语合。
⑤《鶡冠》:“德万人者谓之俊,德千人者谓之豪。
”《史记》:沛公时时问邑中豪俊。
⑥《史记》:蒯通曰:“今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
《易》:“乾坤定矣。
”晋武帝《告上帝文》:“拨乱济时。
”⑦《史记·郦生传》:“齐王引兵东走。
”《世说》: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莼羹鲈鱼,遂命驾东归。
⑧魏武帝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古诗:“越鸟巢南枝。
”⑨《楚辞》:“青春受谢。
”《风俗通》:黄帝始制冠冕。
⑩天子之宫紫微,故谓宫中谓紫禁。
谢庄哀诔:“收华紫禁。
”王融诗:“烟花杂如雾。
”(11)赤城谢省曰:鹤驾,东宫所乘。
凤辇,天子所御。
言鹤驾通宵,备凤辇以迎上皇;
鸡鸣报晓,趋龙楼以伸问寝也。
《汉宫阙疏》:白鹤宫,太子所居。
《艺文类聚》:太子晋乘白鹤仙去,故后世称太子之驾曰鹤驾,禁曰鹤禁。
《通典》:隋太子左右监门率,唐垂拱中改为鹤禁卫。
《唐书·仪卫志》,辇有七,一曰大凤辇。
隋炀帝诗:“翠霞承凤辇。
”(12)《文王世子》:鸡初鸣,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
何如?
”《汉书》:成帝为太子,初居桂宫,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
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雍录》:桂官南面有龙楼门。
《博议》:史:肃宗即位,下制曰:“复宗庙于函锥,迎上皇于巴蜀,导鸾舆而反正,朝寝门以问安,朕愿毕矣。
”公诗正用诏中语。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①。
汝等岂知蒙帝力②,时来不得夸身强③。
关中既留萧丞相④,幕下复用张子房⑤。
张公一生江海客⑥,身长九尺须眉苍⑦。
征起适遇风云会⑧,扶颠始知筹策良⑨。
青袍白马更何有⑩,后汉今周喜再昌。
(此叹扈从者滥恩,望宰相得人以致太平。
《杜臆》:当时封爵太滥,甚至以官赏功给空名告身,凡应募者,一切皆金紫,公故伤之。
其称张镐有扶颠筹策语,人或疑之。
考史,至德二年四月,罢房琯而相镐,至次年二月,因论史思明不可假威权,又论许叔冀临难必变,上不喜。
且不事中要,故罢相。
已而思明果反,叔冀果降贼,其料事之审如此。
至两京收复,俱在镐相时,孰非宰相之功耶?
梦弼注:青袍白马,言思明、庆绪可平。
后汉今周,以汉光、周宣比肃宗也。
)①《汉书·传赞》:“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云起龙骧。
化为侯王。
”《吴志·鲁肃传》:“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
”②《晋书·苟勋传》:“汝等亦当宦达人间。
”《前汉·张耳传》:“秋毫皆帝力也。
”③陶潜诗:“时来苟冥合。
”④《汉书》: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
《史记·萧何传》: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使给军食。
朱注萧丞相未知何指。
蔡梦弼谓杜鸿渐。
考《唐书》,肃宗按军平凉,鸿渐建朔方兴复之谋,且录军资器械储廥上之。
肃宗喜曰,“灵武,吾之关中,卿乃吾萧何也。
”旧注云,“京师既平,以萧华留守,故比之萧何。
”《钱笺》云:房琯自蜀奉册留相肃宗,故比之萧相。
两说互异,当从朱注为正。
⑤《战国策》:“乐羊坐于幕下。
”《汉·高帝纪》: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朱注张子房谓张镐。
至德二载五月,琯罢相,以镐代之。
⑥《旧唐书》:张镐风仪魁岸,廓落有大志,好谈王伯大略,自褐衣拜左拾遗。
玄宗幸蜀,徒步扈从,玄宗遣赴行在,至凤翔,奏议多有弘益,拜谏仪大夫。
寻代房琯力相,《隐逸传》:“放情江海。
”《说苑》:孔子犹江海也。
⑦《后汉·文苑传》:赵壹身长九尺、美须豪眉。
⑧《云台二十八将论》:“咸能感会风云。
”王粲诗:“遭遇风云会,托身鸾凤间。
”⑨徐陵诗:“力弱不扶颠。
”《老子》:“善计不用筹策。
”⑩《南史·侯景传》:先是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
”景涡阳之败,求锦,朝廷给以青布,悉用为袍。
采色尚青。
景乘白马,青丝为辔,欲以应谣。
庾子山《哀江南赋》:“桀黠构扇,凭陵畿甸。
青袍如草,白马如练。
”寸地尺天皆入贡①,奇祥异瑞争来送②。
不知何国致白环③,复道诸山得银瓮④。
隐士休歌紫芝曲⑤,词人解撰清河颂⑥。
田家望望惜雨干⑦,布谷处处催春种⑧。
淇上健儿归莫懒⑨,城南思妇愁多梦⑩。
安得壮士挽天河(11),净洗甲兵长不用(12)。
(末记祯符迭见,欲及时收功,以慰民心也。
张远注前六,颂其已然。
后六,祷其将然。
此章四段,各十二句。
)①鹤注寸地尺天,用《黄庭经》寸田尺宅语。
颜延之诗:“亘地称皇、罄天作主。
”②班固《典引》:“穷祥极瑞者,皆来坰牧。
”③《竹书纪年》:帝舜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
④《瑞应图》:“王者宴不及醉,刑罚中,则银瓮出焉。
”《孝经援神契》:“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
”⑤《庄子》:“古之所谓隐士者。
”钱笺肃宗即位,泌谒见于灵武,调护玄、肃父子之间,为张良娣、李辅国所恶。
及上皇东行有日,泌求去不已,乃听归衡山。
公以四皓拟泌,盖惜其有羽翼之功而飘然隐去也。
紫芝,见本卷。
⑥《昭明文选序》:“词人才子。
”赵注是岁七月,岚州合关河黄河三十里清如冰,盖收京之祥,此实事也。
《南史》:宋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瑞。
鲍照作《河清颂》,其序甚工。
⑦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
”按史:乾元二年春旱,故有田家望雨之句。
王僧孺诗:“思君不得见,望望独长嗟。
”⑧《尔雅》:“鸤鸠鴶鵴。
”注:“今之布谷也。
江东人呼为获谷。
”《禽经》:“鸣鸠、戴胜,布谷也。
农事方起,此鸟飞于桑间,云五谷可布种也。
”钟宪诗:“处处春云生。
”《吴越春秋》:“计磶曰:“春种八谷。
”⑨朱注淇水,在卫地卫州,与相州相邻。
淇上健儿,指围邺之兵。
城南,谓长安城南。
《诗》:“送我乎淇之上矣。
”古乐府:“健儿须快马。
”《杜臆》:健儿莫懒,速其成功也。
思妇愁梦,从《东山》诗“妇叹于室”来,以思家之至情动之也。
⑩曹植诗:“借问女何居,乃在城南端。
”王徽诗:“思妇临高台。
”(11)李尤歌:“安得壮士翻日车。
”(12)《六韬》:武王问太公:“雨辎重至轸,何也?
”曰:“洗甲兵也。
”《说苑》:武王伐纣,风霁而乘以大雨。
散宜生曰:“此非妖与?
”王曰:“非也,天洗兵也。
”朱鹤龄曰:中兴大业,全在将相得人。
前曰“独任朔方无限功”,中曰“幕下复用张子房”,此是一诗眼目。
使当时能专任子仪,终用张镐,则洗兵不用,旦夕可期,而惜乎肃宗非其人也。
王荆公选杜工部诗,以此诗压卷,其大指不过如此。
若玄、肃父子之间,公尔时不应遂加讥切也。
沈寿民曰:两京克复,上皇还宫,臣子尔时当若何欢忭。
乃逆探移仗之举,遽出诽刺之词,子美胸中不应峭刻若此。
王嗣奭曰:此诗四转韵,一韵十二句,句兼排律,自成一体。
而笔力矫健,词气老苍,喜跃之意,浮动笔墨间。
唐汝询曰:《洗兵马》一篇,有典有则,雄浑阔大,足称唐雅。
识者详味,当不在《老将行》下。
蔡絛曰:“作诗者陶冶物情,体会光景,必贵乎自得。
盖格有高下,才有分限,不可强致也。
譬之秦武阳,气盖全燕,见春王则战栗失色。
淮南王安,好为神仙,褐帝犹轻其举止。
此岂由素习哉?
予谓少陵、太白,当险阻艰难,流离困踬,意欲卑而语未尝不高。
至于罗隐、贯休辈,得意偏霸,夸雄逞奇,语欲高而意未尝不卑。
乃知天禀自然,有不能易也。
吴江潘耒曰:《洗兵马》一诗,乃初闻恢复之报,不胜欣喜而作,宁有暗含讥刺之理?
上皇初归,肃宗束失子道,岂得预探后事以责之?
诗人以忠厚为本,少陵一饭不忘君,即贬谪后,终其身无一言怨怼,而钱氏乃谓其立朝之时,即多隐刺之语,何浮薄至是。
噫!
此其所以为牧斋欤?
又曰:天子之孝,在乎安国家、保宗社。
明皇既失天下,肃宗起兵朔方,收复两京,再造唐室,其孝亦大矣。
晚节牵于妇寺,省觐阔疏,子道诚有未尽。
若谓其猜忌上皇,并忌其父之臣,有意剪锄,则深文矣,移宫仓卒,上皇不乐,容或有之。
几为兵鬼之言,出自《力士传》稗官片语,乃据以实肃宗之罪,至比之商臣、杨广,论人当若是耶?
房琯虽负重名,而鲜实效,丧师辱国,门客受赇,罢相亦不为过。
子美论救,固是为国惜贤,虽蒙推问,旋即放免。
逾年乃谪官,不知坐何事。
今言其坐琯党,亦臆度之辞耳。
子美大节,在自拨贼中归行在,不在救房琯也。
钱氏直欲以此为杜一生气节,欲推高杜,则极赞房,因极赞房,遂痛贬帝。
明末党人,多依傍一二大老,脱失路,辄言坐某人故牵连贬谪,怨诽其君,无所不至,此自门户习气。
杜公心事,如青天白日,安有是哉!
以此推之,牧斋而秉史笔,三百年人物,枉抑必多。
绛云一炬,有自来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17_2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368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