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
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
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
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
注释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①。
天子初愁思②,都人惨别颜。
清笳去宫阙③,..翠盖出关山④。
故老仍流涕⑤,龙髯幸再攀⑥。
(此叹西狩之事也。
上四,叙幸蜀之由。
下四,记还京之事。
别颜流涕,上下相应,禄山于天宝十四年十二月,陷东京,所谓洛阳没也。
次年六月七日,灵宝败绩,贼入潼关,所谓犯潼关也。
是夕,平安火不至,明皇惧而谋幸蜀,所谓初愁思也。
十三日,帝出延秋门,至咸阳驿,而从宫骇散,所谓惨别颜也。
至德二年九月,郭子仪收复西京,贼众夜遁,所谓去宫阙也。
十月,肃宗入长安,上皇发蜀郡,所谓出关山也。
十二月,上皇至自蜀,百姓舞抃路侧曰:“不图今日,复见二圣。
”所谓故老流涕,龙髯再扳也。
此叙出狩还宫之事,首尾详明,真可谓诗史矣。
《杜臆》:初愁思,盖向不知愁者。
流涕攀髯,则开元美政,去国仁言,真足以系人心者。
考唐史,帝之出奔,经过左藏,杨国忠请焚之,上曰:“贼来无得,必更敛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赤子。
”上既过便桥,国忠使人焚桥,上曰:“人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
”留高力士扑灭之。
皆去国之仁言也。
)①邵注洛阳属河南府,唐高宗以此为东都。
潼关,在陕西西安府华阴县,乃秦关要地。
前凉主寔书:“忽闻北地陷没,寇逼长安。
”古诗:“胡马依北风。
”②马融《与谢伯世书》:“愤愤愁思。
”③杜挚《前赋》:“操笳扬清。
”谢脁诗:“寥戾清笳转。
”梁鸿歌:“宫阙崔巍兮。
”④《高唐赋》:“以翠羽为盖。
”《淮南子》:建翠盖。
江淹《恨赋》:“关山无极。
”⑤《晋书·怀帝纪》:故老或歔欷流涕。
⑥《前汉·郊祀志》: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七十余人从上,龙乃去。
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
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乃抱其弓与龙髯号。
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弓曰乌号。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30_19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387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