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平公主山庄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注释注释:这首诗写作上一个特点是善用微词,似直而曲,有案无断,耐人寻味,艺术上别有一番功夫。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之女,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性。
她的山庄位于唐时京兆万年县南,当年曾修观池乐游原,以为盛集。
先天二年(713),她企图控制政权,谋杀李隆基,事败后逃入终南山,后被赐死。
其“山庄”即由朝廷分赐予宁、申、岐、薛四王。
作者所游之“太平公主山庄”,无疑已为故址。
而诗题不明言“故址”,是很有蕴藉的。
第一句写公主“当年”事。
诗人游其故地而追怀其故事,是很自然的。
此句“欲占春”三字警辟含深意。
当年人间不平事多如牛毛,有钱有势者可以霸占田地、房屋,甚至百姓妻女,然而谁能霸占春天呢?
“欲占春”自然不可思议,然而作者这样写却活生生地刻画出公主骄横贪婪、欲壑难填的本性。
为了占尽春光,她于是大建别墅山庄,其豪华气派,竟使城阙为之色减。
第二句一个“压”字将山庄“台榭”的规模惊人、公主之势的炙手可热极意烘托。
“故”字则表明其为所欲为。
足见作者下字准确,推敲得当。
山庄别墅,是权贵游乐之所,多植花木。
因之,第三句即以问花作转折。
诗人不问山庄规模,而问“花多少”,从修辞角度看,可取得委婉之功效;
而且问得自然,因为从诗题看,诗人既是在“游”山庄,他面对的正是山花烂漫的春天;
同时“花”与首句“春”字略相映带。
此句承上启下,又转而引出末句新意。
一路看花花不尽,前面还有多少花?
看啦,“直到南山不属人”!
“南山”即终南山,在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而乐游原在县南八里,于此可见公主山庄之广袤。
偌大地方“不属人”,透出首句“占”意。
“直到”云云,它表面是惊叹夸耀,无所臧否,骨子里却深寓褒贬。
“不属人”与“占”字同样寓有贬意,谴意。
然而最妙的潜台词还不在这里。
别忘了所有的一切均属“当年”事。
山庄犹在,“前面”就是,但它属于谁?
诗人没有说,不过早不属于公主了。
过去“不属人”,现在却对人开放了。
山庄尚不能为公主独占,春天又岂可为之独占?
终究是“年年检点人间事,惟有春风不世情”呵。
这事实不是对“欲占春”者的极大嘲讽么?
但诗写到“不属人”即止,让感慨见于言外,使读者至今可以想见诗人当年面对山花时富有深意的笑影。
(周啸天)出处全唐诗:卷344-4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044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