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注释注释:黄鹤注此当是开元二十四年后游东都时作。
朱鹤龄注龙门,即伊阙。
《元和郡县志》:伊阙山,在河南府伊阙县北四十五里。
旧注误引《禹贡》河东之龙门,今削之。
《两京新记》:炀帝登北邙,观伊阙,曰:“此龙门也。
自古何不建都于此?
”《一统志》:阙塞山,在河南府城西南三十里。
《左传》:赵鞅使女宽守阙塞,即此。
一名伊阙,俗名龙门山,又名阙口。
(公游奉先寺,夜宿而作也。
中四,寺中夜景。
末二,宿寺之情。
张綎注:三四,状风月之佳。
五六,见高寒之极。
闻钟发省,乃境旷心清,倏然而有所警悟欤。
)①王洙注《僧史》:魏太武始光元年,创造伽蓝,立招提之名。
朱鹤龄注《唐会要》:官赐额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
《僧辉记》:招提者,梵言拓斗提奢,唐言四方僧物,但传笔者讹拓为招,去斗奢留提字,即今十方住持寺院耳。
②沈佺期诗:“阴壑以冰闭”。
山北曰阴。
谢庄《月赋》:“声林虚籁。
”《庄子·齐物》篇有天籁地籁人籁。
师氏曰:“风声为天籁,水声为地籁,笙竽为人籁。
”③梁昭明太子诗:“月落林余影。
”曹植诗:“明月澄清影。
”④韦述《东都记》:“龙门号双阙,与大内对峙,若天阙然。
”陆倕《石阙铭》:“假天阙于牛头。
”朱注《丹阳记》载王茂弘指牛头山两峰为天阙,见《文选注》,禹疏伊水北流,两山相对,望之若阙,见《水经注》,皆确据也。
况此本古体诗,何必拘拘偶对耶?
钱笺韦应物《龙门游眺》诗云:“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阙。
”此即杜诗注脚也。
晋王子年《拾遗记》:师延精述阴阳,晓明象纬。
象纬,星象经纬也。
⑤鲍照诗:“云卧恣天行。
”庾信诗:“山深云湿衣。
”⑥《列子》:“一觉一寐。
”庾信诗:“山寺响晨钟。
”⑦梅子真书:“愿深省臣言。
”蜀人师氏曰:释氏有声闻、缘觉。
如香岩和尚一日扫庵,瓦砾击竹作声,忽然大悟。
又如道吾闻巫吹角,瞥地大省。
此得乎声闻而有所觉者也。
诗言发深省,其亦得于声闻缘觉者耶。
附考:杜诗各本流传,多有字句舛讹,昔蔡伯世作《正异》,而未尽其详。
朱子欲作考异,而未果成书。
今遇彼此互异处,酌其当者书于本文。
参见者分注句下,较《钱笺》、《朱注》,多所辩证矣。
如此诗“天阙”,诸家聚讼约有八说:蔡兴宗《正异》依古本作“天窥”,有《庄子》“以管窥天”及鲍照诗“天窥苟平圆”可证。
杨慎云:“天窥”“云卧”乃倒字法,“言窥天则星辰垂地,卧云则空翠湿衣,见山寺高寒,殊于人境也。
蔡修及《庚溪诗话》皆作“天阙”,引韦述《东都记》“龙门若天阙”为证,言天阙迥而象纬逼近,云卧山而衣裳凉冷也。
朱鹤龄从之。
姜氏疑“天阙”既用实地。
不应“云卧”又作虚对,欲改作“天开”,引《天官书》“天开书云物”为证,则属对既工,而声韵不失。
张綎谓“天阙”乃寺门观,“云卧”犹言云室。
《杜臆》解“天阙”为帝座,以《宋志》角二星十二度谓之“天阙”也。
王介甫改作“天阅”,旧千家本或作“天阔”,或改“天关”,俱未安。
据文翔凰《药溪谈》:伊阳之北山,即鸣皋之派,长殆百里,如云卧然。
龙门南直卧云,故云然耶。
四明王嗣奭《杜臆》曰:人在尘溷中,真性沦隐,若身离尘表,其情趣自别。
而又宿于其境,对凤月则耳目清旷,近星云则心神悚惕。
已上六句,步紧一步,逼到梦将觉而触于钟声,道心之微忽然呈露,犹之剥复交而天心见,勿浅视此深省语也。
卢世浓《紫房余论》曰:公少游吴越时,必有著作,今不少概见,断自龙门奉先始,或其后自裁定,汰去前诗耶?
唐庚《子西文录》云:五经已后,有一司马子长,三百五篇之后,有一杜子美,此天生二人以翼斯文之统也。
故作文当学龙门,作诗当学少陵,以二书为根本,朝夕诵读,则趋向正而可以进退百家矣。
苏轼子瞻曰: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
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法度,故可学。
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见长耳。
渊明不为诗,自写其胸中之趣耳。
学杜不成,不失为工。
无韩之才与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为乐天耳。
严羽《沧浪诗话》: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子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又曰,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著痛快。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
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又曰:李、杜、韩三公诗,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龙吼虎哮,涛翻鲸跃,长枪大剑,君王亲征,气象自别。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16_4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200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