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亭子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注释邵宝注公于广德二年自梓州往阆州,来游此亭。

鹤曰:二史:滕王元婴自寿州刺史移隆州刺史,后隆州避玄宗讳改为阆州。

亭在玉台观内,王尝游憩于此。

梦弼曰:王在阆州,有亭有阁。

钱笺《方舆胜览》:滕王以隆州衙宇卑陋,遂修饰弘大之,拟于宫苑,谓之隆苑,后改曰阆苑。

滕王亭,即元婴所建。

君王台榭枕巴山①,万丈丹梯尚可攀②。

春日莺啼修竹里③,仙家犬吠白云间④。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人到于今歌出牧⑤,来游此地不知还。

(此章赋滕王亭子,对景而怀古也。

台榭当春,故听莺啼竹里。

丹梯极峻,故想犬吠云间。

江石丽而伤心,抚遗迹也。

花蕊斑然满目,逢春色也。

来不知还,就滕王出牧时言之,讥其佚游无度也。

旧以来游指后人,《杜臆》不从。

)①《楚语》:“先王之为台榭也。

”②《杜臆》:地志:阆中多仙圣游集之迹,城东有天目山,乃葛洪修炼之所,有文山,张道陵授徒符籙处,万丈丹梯谓此。

邵注今四川保宁府巴县南龛,上有丹梯书院。

谢灵运诗:“躧步临丹梯。

”③杨慎曰:修竹用梁孝王事,犬吠云中用淮南王事,人皆知之。

尝怪修竹无莺啼字,后见孙绰《兰亭诗》“啼莺吟修竹,游鳞戏澜涛”,乃知杜老用此,读书不多,未可轻议古人。

④《十洲记》:瀛洲在东海中,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

《神仙传》:八公与淮南王安,白日升天,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故鸡鸣天上,犬吠云中。

按《汉书》:淮南王安,以不法受诛,无升天事,乃八公之徒造为此说,以掩其罪也。

⑤民到于今,见《论语》。

沈约诗:“建麾作牧,明德攸在。

”《诗》:“来游来歌。

”新旧《唐书》并云:元婴为金州刺史,骄佚失度。

太宗初丧,则饮宴歌舞,狎昵厮养。

巡省部内则借狗求置,所过为害。

及迁洪州都督,复以贪闻。

高宗给麻二车,助为钱缗。

小说又载其召属宦妻于宫中而淫之。

杨用修云:其恶如此,而诗称“民到于今歌出牧”,未足为诗史。

今按末二句一气读下,正刺其荒游,非颂其遗泽也。

其二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①。

鸟雀荒村暮。

云霞过客情②。

尚思歌吹入③,千骑拥霓旌④。

(此再写吊古之意,情与景相因。

文气在四句分截,上言王不可见。

而但存此亭。

下言得见此亭,则滕王犹可想像也。

黄生注鸟雀如闻歌吹,云霞恍见霓旌,即李远“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意,分作两联,以映带见之。

赵汸注此诗伤今怀古,曲尽变态。

)①《高唐赋》:“虚闻松声。

”②谢脁诗:“云霞成异色。

”鲍照诗:“忽见过客问何我。

”云霞去而不留,如游人过客。

③谢脁诗:”高响飘歌吹。

”④《梁孝王传》:“赐天子旌旗,千乘万骑。

”《西都赋》:“虹旃霓旌。

”叶梦得曰:此诗“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自”两字,则凡亭子皆可用,不必滕王也。

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用力处。

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摹仿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

黄生曰:前六句凄凉已甚,若再以衰飒语结,意兴索然。

七八,忽用丽句,翻身作结,力大思深,奇变不测。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8_22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358867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