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注释赏析这首题名《牡丹》的七律诗是咏怀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
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首联是单株牡丹的特写图。
卫夫人指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
据《典略》载:孔子回到卫国,受到南子接见。
南子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环珮之声璆然。
这里借用故典,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
据《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桨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为歌所动,扬起长袖,举绣被覆之。
诗人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传神地描绘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
“犹堆”二字刻画花苞初盛时绿叶紧包的形状,与“初卷”相呼应。
颔联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
垂手、折腰都是舞名,亦指舞姿。
王佩指舞女身上佩戴的玉制饰物;
郁金裙指郁金草染色的裙。
这两句以舞者翩翩起舞时垂手折腰,佩饰翻动,长裙飘扬的轻盈姿态来作比喻,牡丹花叶在迎风起舞时起伏翻卷,摇曳多姿的形象。
前两联重在描绘牡丹静中的形态,颈联具体地描写了牡丹的色香。
“石家蜡烛何曾剪”形容牡丹的颜色像燃烧着的大片烛火,却无须修剪烛芯。
“何曾剪”西晋石崇豪奢至极,用蜡烛当柴,烛芯自不必剪。
“荀令香炉可待熏”是说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岂待香炉熏烘。
荀令即荀,曾守尚书令。
曹操所有军政之事均与他协商,呼之荀令君。
据说他到人家,坐处三日香。
旧时衣香皆由香炉熏成,荀令自然身香,所以说“可待熏”。
诗人陶醉于国色天香。
他恍惚梦见了巫山神女,盼望她传授一支生花彩笔,将思慕之情题写在这花叶上,寄给巫山神女。
梦中传彩笔,见《南史·江淹传》:“(俺)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
时人谓之才尽。
”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
这首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
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
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出处全唐诗:卷539-146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7798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