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始兴公(时拜右拾遗)

朝代:作者: 王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任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释张九龄玄宗时代的名臣,于开元二十二年(734)拜中书令 ,次年封始兴伯。

张九龄很赏识诗人王维,在他任中书令的当年,提拔王维为右拾遗。

据诗题及题下原注“时拜右拾遗”。

此诗应作于开元二十三年。

这首《献始兴公》则是他出仕拾遗后,希望得到更进一步的言志之作。

开头四句说,宁愿栖隐山林,宁愿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也不愿为了追求富贵享乐而阿谀巴结王侯。

这里以饮涧中的流水来代指隐士的清苦生活;

以食用小米和肉类,指代豪华的生活;

以攀登险峻不平的山峰,比喻委屈求全讨好权贵,写得形象生动,表达思想也很准确。

接着的四句进一步表明心迹,表示宁可一辈子做布衣,也不肯卑躬屈膝地谋求仕进。

自己坚持气节,不善圆通,在道德操守上,却能始终如一。

不管出仕还是入仕都不能丧失自己的人格,表达诗人自己刚直不阿的性格。

诗的后半转到希望张九龄任用自己的意思上来 ,而在思想脉络上仍与前半部分密切相承。

诗人先以第三者从旁听说的口吻赞扬始兴公。

大君子,指张九龄。

他作为一个贤明的宰相 ,用人唯贤,而不结党营私;

对于国家的官爵,不徇私出卖。

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为老百姓着想。

诗很自然地转入向张九龄陈情的本意。

诗人恭敬虔诚地问,象我这样的人,可以做您的下属吗?

这一“跪”一问中,包含着王维对张九龄由衷的倾慕,和渴求得到他的信任的强烈愿望。

但是,诗人决不是向对方阿谀奉承,乞求利禄。

并不希望对方为他而徇私情。

最后两句即表明这种态度:若是出于公正而任用我 ,我非常感激;

如果任用我而存有私心,则不是我所希望的。

这样的结尾,既表达了自己的要求,也照应了上文对张九龄正直无私精神的颂扬,同时又表现了自己讲气节、重操守的品格,使诗歌在结构上很完整,思想境界也很光明磊落。

这首五言古诗,写得直切明白,健康爽朗。

诗中表现了慷慨义气 、刚正无私的精神 ,语言通俗明快,格调高亢健举。

出处全唐诗:卷125_10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849690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