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注释鹤注依梁氏编在大历初夔州作。
《西阁曝日》诗:“流离木杪猿。
”又《上后园》诗:“瘴毒猿鸟落。
”以二诗证之,良是。
《尔雅》:猱,一名,善攀援树枝。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①。
艰难人不免②,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③,..全生或用奇④。
前林腾每及⑤,父子莫相离⑥。
(咏猿,称其有见几之智。
中间隐见二字,为通章之眼。
啼壁,声相近。
挂枝,形尚远。
此为隐见发端。
人不如猿,取其用智以脱险也。
从众,能挂枝。
用奇,能腾踔。
此为隐见指实。
父子不离,取其用智以全身也。
《杜臆》:人于乱世,往往父子不保,公尝携子避乱,而恐其不能两全,具见苦情。
)①袅袅,声之长也。
萧萧,群之寡也。
谢脁《秋竹曲》:“从风既袅袅。
”《楚辞》:“风飒飒兮木萧萧。
”阴铿诗:“猿挂入櫩枝。
”②艰难,犹云险阻。
《诗》:“遇人之艰难兮。
”③贾谊策:“习惯如自然。
”按:后诗有“猿挂时相学”,故知惯习指挂枝也。
《淮南子》“倍是从众。
”④赵曰:全生,如搏矢、避矢之类。
《列子》:虽全生,不可不有其身。
《通鉴·晋安帝纪》:沈田子曰:“兵贵用奇。
”⑤《庄子》:“独不见夫腾猿乎。
”腾及,腾跃而相及也。
⑥《吴都赋》:“猿父哀吟,子长啸。
”卢注桓温入蜀,至三峡,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攀崖哀号。
又齐武帝至景阳山,见一猿悲号,问丞:“此猿何意?
”答曰:“猿子前坠崖死,其母求之不见耳。
”此父子相离之证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31_7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857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