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石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题画诗。
作者刘商,诗人兼画家。
他本人爱画松石树木。
这幅题诗的画,也许就是刘商本人的创作。
根据诗作的内容,作者是用这一诗一画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施展的悲愤。
开头两句写画石本身,相当于一般抒情诗中的写景。
“苍藓千年”与“坚贞一片”是“千年苍藓”与“一片坚贞”的倒文。
这两句的大意是:一块古老的长满了青苔的石头出现在画面上,它那一片坚贞的内质,通过画上的设色充分表现了出来。
既赞石,又赞画,亦即自赞。
神完气足,犹如累巨石于高冈,为下文的反跌蓄势。
前两句借画说石,后两句便只就“石”生发。
它没有顺着上文说下去,却以“那知”二字拗转笔意。
“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
”感叹突如其来,如石破天惊,出人意表。
就“石”来说,其“非常之用”,即不同寻常的用途,便是“补天”了。
“补天”,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淮南子》、《列子》中都有记载。
据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缺口,造成了很大的灾难。
于是,有一个名叫女娲的神炼制出五色石,补好了天上的缺口。
因此后代诗人常把炼石补天作为整顿乾坤、挽回颓势的非常之举。
而今作者却生感叹:遇此“补天”机会,却分铢不能得用,如杜甫所谓“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者,谁为其人呢?
两句借天上映喻人间,借石头比拟自身。
上下两联一起一跌,相反相成,构成一幅完整的贞士不遇图,完足作者本意。
《画石》一诗,明写处画是宾,石是主;
暗喻处则石是宾,人是主;
天上是宾,人间是主。
章法井然,余地宽阔,耐人寻味。
(陈志明 陈长明)出处全唐诗:卷304-5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8287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