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释注释:★浦评:与《胡马》篇竞爽。
入手突兀,收局精悍。
★张上若: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
★①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
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
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何谓倒插法?
试看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曰:“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是谓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
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曰:“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画鹘行》的起笔曰:“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曰:“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
”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
颔联的“(sǒng耸)身”就是“竦身”。
“侧目”,句见《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又见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再见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杜甫这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象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颈联“绦鏇(tāo xuàn滔眩)”的“绦”是系鹰用的丝绳;
“鏇”是转轴,系鹰用的金属的圆轴。
“轩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画鹰悬挂之地。
这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
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象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
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此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
“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
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
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
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
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大意是说: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
“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
”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
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
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自己的感慨曰:“为君除狡兔,会是翻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
浦起龙《读杜心解》评曰:“起作惊疑问答之势。
……‘身’、‘侧目’此以真鹰拟画,又是贴身写。
‘堪摘’、‘可呼’,此从画鹰见真,又是饰色写。
结则竟以真鹰气概期之。
乘风思奋之心,疾恶如仇之志,一齐揭出。
”可见此诗,不唯章法谨严,而且形象生动,寓意深远,不愧为题画诗的杰作。
(孔寿山)-------------------------------------------鹤注此诗未详何年何地所作。
旧次在与李白同寻范十隐居,则不得云在天宝十三载矣。
梁编非是。
素练风霜起①,苍鹰画作殊②。
身思狡兔擒③,侧目似愁胡④。
绦镟光堪摘⑤,轩楹势可呼⑥。
何当击凡鸟⑦,毛血洒平芜⑧。
(次句点题,起下四句。
曰曰侧,摹鹰之状。
曰摘、曰呼,绘鹰之神。
未又从画鹰想出真鹰,几于写生欲活。
每咏一物,必以全副精神入之,故老笔苍劲中,时见灵气飞舞。
张孝祥曰:首联倒插,言鹰之威猛,如挟风霜而起也。
朱注此即《画马》诗“缟素漠漠开风沙”意。
赵汸注未联兼有疾恶意。
)①素练,画绢也。
沈约《恩倖传论》:“素练丹魄,至皆兼两。
”《西京杂记》:淮南子自云字挟风霜。
孙楚《鹰赋》:“风霜激厉”。
②《国策》:唐睢谓秦王曰:“要离刺庆忌,苍鹰击于殿上。
”画作,谓画中作势。
丘巨源诗:“画作景山树。
”③当作愯。
《汉·刑法志》:“愯之以行。
”晋灼曰:“,古竦字”。
《抱朴子》:“徒闻振翅竦身,不能凌厉九霄。
”孙楚《鹰赋》:“擒狡兔于平原。
”免性善狡也。
④傅玄《鹰赋》:“左看若侧,右视如倾。
“《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魏玄《鹰赋》:“立如植木,望似愁胡。
”刘云:“以其碧眼相似也”。
⑤《淮南子》:“绦可以为繶”。
《广韵》:“绦编丝绳。
”王褒《四子讲德论》:“走箭飞镟。
”《玉篇》:“镟,转轴。
”《鹰赋》:“结璇玑之金环。
.环,即镟也。
朱注“以绦系鹰足,而击之于镟也。
”摘,解去也。
⑥孙楚《鹰赋》:“麾则应机,招则易呼。
”势可呼,谓呼之使猎。
⑦何当,言何时当击。
《世说》:褚季野问孙盛:“卿国史何当成?
”吴均诗:“何当见天子?
”朱浮书:“亵之者,以为园圃之凡鸟,外厩之下乘。
”《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礼·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
”⑧《幽冥录》:楚文王猎于云梦之泽,云际鸟翱翔飘飏,鹰见之,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洒如雨,两翅堕地,广数十里。
江淹赋:“平芜际海。
”平芜,平原荒草也。
律诗八句,须分起承转阖。
若中间平铺四语,则堆垛而不灵。
此诗三四承上,固也。
五六仍是转下语,欲摘支绦镟,而呼之使击,语气却紧注末联,知此可以类推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4_24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8293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