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朝代:作者: 杜甫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

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

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

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

近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

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

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

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

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

难分太仓粟,竞弃鲁阳戈。

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

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萝。

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

注释原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鹤注广德二年春,公在阆中,故云“巴山春色静。

”巴阆僻远,闻京师事常后时,故二年春方知去冬幸陕之事,因以发其感愤之意,遂名曰《伤春》。

《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故以为题。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①。

西京疲百战②,北阙任群凶③。

关塞三千里④,烟花一万重⑤。

蒙尘清路急⑥,御宿且谁供⑦。

殷复前王道⑧,周迁旧国容⑨。

蓬莱足云气⑩,应合总从龙(11)。

(首章,记吐蕃陷京也。

上八叙寇至出奔,下四望代宗复国。

忧乱伤春,开首提明。

百战,谓长安屡陷。

群凶,谓高晖、王献忠辈。

关塞,指阆州,烟花,指长安。

清路急,不暇除道也。

御宿,天子驻跸之地。

殷夏、周迁,乃借古形今。

赵注总从龙,言群臣皆当扈驾。

)①梁元帝诗:“徒望春光满。

”②王粲诗:“西京乱无象。

”《孙子》:“百战百胜。

”③《史记·武帝纪》:悬于北阙矣。

《东都赋》:“群凶靡余。

”《通鉴》:广德元年冬十月,吐蕃陷京畿,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将精卒二千,与吐蕃战于盩厔,为寇所擒。

又泾州刺史高晖、射生将王献忠等迎吐蕃入长安,立邠王守礼孙承宏为帝,故曰“疲百战”、“任群凶”也。

④卢谌表:“立国之道,在于慎关塞。

”⑤宋之问诗:“烟花抚客愁。

”⑥张衡《羽猎赋》:“蚩尤先驱,雨师清路。

”⑦《汉书注》:御宿苑在长安城南。

羞宿声相近,故或云御羞,或云御宿,羞者珍羞所出,宿者止宿之义。

《通鉴》:吐蕾度渭桥,上仓卒幸陕州,官吏六军奔散,无复供拟,扈从将士不免饥馁,乃幸鱼朝恩营。

⑧《说苑》:武丁饬身修行,复先王之政。

《史记》:平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⑨周公前营洛邑,故曰旧国。

⑩《前汉·高帝纪》:季所居,上常有云气。

(11)《易》:“云从龙。

”其二莺入新年语①,花开满故枝。

天清风卷慢,草碧水连池。

牢落官军远②,..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③,北望转逶迤④。

(二章,所忧在家国也。

上四春日之景,下八伤春之意。

巴地春光,依然无恙,但恨长安被兵,而援军不赴,则万事俱危矣。

鬓白泪垂,当此更甚,且想兄弟别离,能无北望伤神乎。

)①陈后主诗:“促柱点唇莺欲语。

”②王文考《王孙赋》“背牢落之峻壑。

”③巴山春静,伤长安之扰攘也。

④透迤,迢远貌。

《楚辞》:“载云旗之透迤。

”其三日月还相斗①,星辰屡合围②。

不成诛执法③,焉得变危机④。

大角缠兵气⑤,钩陈出帝畿⑥。

烟尘昏御道⑦,耆旧把天衣⑧。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⑨。

(三章,以天变做君心也。

上八,言诛佞。

后四,言用贤。

君能去佞亲贤,则将士皆思效力,而天心亦从此悔祸矣。

代宗不能斩程元振以谢天下,有一李泌久废而不复用,公故恺切言之。

《杜臆》:上用日月星辰,下用大角钩陈,俱借天文以写灾变。

插入执法,使人知为荧惑星,又知其为程元振,可谓微而显矣。

卢注当时柳伉上疏,欲斩元振首,驰告天下,帝以保护功,止流滨州,故曰“不成诛执法。

”吴论:大角属帝座,而绕兵气,则京师陷矣。

钩陈属行宫,而照帝畿,则乘舆奔矣。

昏御道,行急尘起。

把天衣,牵衣留驾也。

朱注《唐书》:代宗幸陕,诸镇畏程元振谗构,莫至,朝廷所恃者惟郭子仪一人。

载同归,用文王后车载吕望事。

)①《晋·天文志》:数日俱出若斗,天下起兵大战。

元帝太兴四年二月癸亥,日斗。

②《汉·天文志》:高祖七年,月晕,围参毕七重,是岁上至平城,为单于所围。

③《史·天官书》:南宫:西将,东相。

南四星,执法。

中,端门。

《晋·天文志》:左执法,廷尉之象。

右执法,御史大夫之象。

《星经》:执法四星,主刑狱之人,又为刑政之官,助宣王命,内常侍官也。

《社诗博议》:《汉志》:哀帝元寿元年十一月,岁星入太微,逆行于右执法,占曰:“大臣有忧,执法者诛,若有罪。

”二年十月,高安侯董贤免归自杀。

此诗执法二句,暗引是事,以董贤况程元振也。

赵注荧惑星,一名执法。

谓元振荧惑人主,当诛之以谢天下。

其说殊支离。

④陆机《豪士赋》:“众心日陊,危机将发。

”⑤.. 胡夏客曰:刘向云:秦项之灭,星孛大角,故借以言西京之乱。

《史·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二星,曰摄提。

《魏都赋》:“兵缠紫微。

”顾炎武曰:《后汉·董卓传赞》:“矢延王辂,兵缠魏象。

”⑥《西都赋》:“周以钩陈之位。

”注:“钩陈,王者法之,主行宫也。

”顾炎武曰:紫微有钩陈之宿,主斗讼兵阵。

出《水经注》。

班固《两都赋》:“三成帝畿。

”⑦虞世南诗:“油云阴御道。

”⑧顾炎武曰:《南齐·舆服志》:衮衣,汉世出陈留襄邑所织,宋末用绣及织成。

齐建武中,乃彩画为之,加饰金银薄畤,亦谓为天衣。

梁庾肩吾诗:“天衣初拂石,豆火欲然薪。

”陈后主诗:“风气动天衣。

”⑨《信陵君传》:侯生曰:“屠者朱亥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钓于磻溪。

曹植疏:“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知于周文。

”《韩诗》又云:《诗》天高听卑,皇肯照微。

其四再有朝廷乱①,难知消息真。

近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

夺马悲公主②,..登车泣贵嫔③。

萧关迷北上④,沧海欲东巡⑤。

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

岂无嵇绍血⑥,沾洒属车尘⑦。

(四章,伤乘舆远出也。

消息未真,起下六句。

在洛、归秦,此出奔后消息。

夺马、登车,此出宫时消息。

北上、东巡,并秦洛消息未定矣。

但国有老臣,尚足以死卫君。

末盖属望郭子仪也。

近闻六句,托古伤今。

在洛,用献帝还洛事。

归秦,用张仪归秦事。

夺马,用高欢事。

泣嫔,用晋哀事。

萧关,用汉武事。

东巡,用始皇事。

敢料安危,痛不忍言也。

《杜臆》:任事有老大之臣,则临危有死节之士,作两层说。

)①再乱,谓禄山之后,复有吐蕃。

②《通鉴》:魏高欢自晋阳出滏口,道逢北乡长公主自洛阳来,有马三百匹,尽夺而易之。

③《世说》:诸葛令女既寡,誓不复重出,无有登车理。

干宝《晋纪》:后嫔妃主,虏辱于戎卒。

《晋书》:成帝咸和三年五月,苏峻逼迁天子于石头城,帝哀泣升车,宫中恸哭。

④《汉武帝纪》:元封四年,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遂北出萧关。

如淳曰:萧关在安定朝那县。

《一统志》:在平凉府镇原县西北。

⑤《史记》:秦始皇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邹峰山。

又曰: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

⑥《晋书》:惠帝北征,王师败绩于荡阴。

稽绍以身捍卫,兵交御辇,绍遂被害,血溅帝服。

⑦相如《谏猎书》:“犯属车之清尘。

”其五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①。

难分太仓粟②,竞弃鲁阳戈③。

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④。

得无中夜舞⑤,谁忆《大风歌》⑥。

春色生烽燧⑦,幽人泣薜萝⑧。

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⑨。

(五章,伤军士散亡也。

闻说六句,历记所闻时事。

当此之时,英雄恩奋,岂无中夜起舞者,惜朝廷信谗,不念大风猛士耳。

幽人当春而泣,公念不忘君也。

终以修德望诸君臣,此乃收人心、挽国脉之本。

《杜臆》:得无二句,隐然伤其有臣无君,故下有君臣修德之语。

)①《汉纪注》:取从军死事者之子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羽林孤儿。

②《汉书》:“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

”③《淮南子》“鲁阳公与韩遘,战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返三舍。

《杜臆》:鲁阳戈,麾日之戈也。

此聊叹卫士饱粟,不能操戈御虏,而反为出奔之辙。

④《晋载纪·刘曜传》:王弥、呼延晏入南宫,升太极前殿,纵兵大掠,悉收宫人珍宝,于是曜害王公百官已下三万余人于洛水北。

又《怀帝纪》:刘曜、王弥入京师,帝开华林园门,出河阴藕池,欲幸长安,为曜等所追及。

所谓“登前殿”、“出御河”也。

⑤《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因起舞曰:“此非恶声也。

”⑥《汉书》:高帝置酒沛宫,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⑦烽燧,见七卷。

⑧谢灵运诗:“薛萝若在眼。

”⑨《左传》:“时和年丰。

”朱鹤龄曰:代宗致乱,因信任非人,老臣不用,故曰“贤多隐屠钓”,曰“犹多老大臣”,曰“谁忆《大风歌》”,篇中每三致意焉。

卢世曰:排律原为酬赠设,乃环络先朝,切劘当世,纡回郑重,就排场中,而封事出焉。

本领体裁,绝世独立。

《有感》五首,以五律记时事。

《伤春》五首,以五排记时事。

缠绵悱恻,发于忠君爱国之诚,当与《洞房》八首并传。

“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奋然有勤王敌忾之志。

太白却云“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士守四方”,无端作翻案语,成何议论。

李杜优劣,亦可见其一斑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8_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847740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