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还山后寄三首
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
涧寒人欲到,村黑鸟应栖。
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
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
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
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
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
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几道泉浇圃,交横落慢坡。
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
隔沼连香芰,通林带女萝。
甚闻霜薤白,重惠意如何。
注释还山,还东柯谷也。
山晚黄云合①,归时恐路迷。
涧寒人欲到,林黑鸟应栖。
野客茅茨小②,田家树木低③。
旧谙疏懒叔④,须汝故相携。
(首章,赠佐还山。
一四写暮景,下四念山居。
《杜臆》:佐所居,以山云涧水为胜,故三诗两及之。
须汝相携,欲与偕隐也。
)①塞云多黄,故公诗云“黄云高未动”,又云“山晚黄云合。
”梁简文帝诗:“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②陶潜诗:“茅茨已就治。
”③应璩诗:“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④嵇康《绝文书》:“性复疏懒。
”其二白露黄粱熟①,分张素有期②。
已应春得细③,颇觉寄来迟。
味岂同金菊④,香宜配绿葵⑤。
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次章,望佐寄米也。
八句皆叙事,上半嫌其寄迟,下乃促其速致。
《杜臆》:素有期,谓粱熟则分饷,旧有此例。
菊、葵,皆秋时物产,故以相比。
他日,言平时。
米精则饭滑。
)①《月令》:季秋之月,白露降,农乃登谷,是黄粱熟于秋候也。
乐府:“石上慊慊舂黄粱。
”苏恭《本草》:黄粱,出蜀汉商浙间,香美胜于诸粱,人谓竹根黄。
②钟会檄:“分张守备。
”后魏高允《徵士颂》:“在者数子,仍复分张。
”《北史》:蠕蠕阿那瓌言:“老母在彼,万里分张。
”《高僧传》:道安为朱序所拘,乃分张徒众。
王羲之帖:“秋当解褐,行复分张。
”庚信《伤心赋》:“兄弟则五郡分张,父子则三州离散。
”李白诗:“不忍云间两分张。
”朱注分张,分别之时。
③淮南子:“量粟而春。
”吴注古乐府:“石上慊慊春黄粱。
”④《本章》:菊,一名金芷。
《月令》:“孟秋之月,菊有黄华。
”⑤《诗》:“七月烹葵及菽。
”《闲居赋》:“绿葵含露。
”钱笺《颜氏家训》:蔡郎者讳纯,遂专呼莼为露葵。
承圣中,有士人聘齐,主客郎李恕问曰:“江南有露葵否?
”答曰:“露葵是莼,水乡所出,今食者绿葵耳。
”其三几道泉浇圃①,交横落幔坡②。
藏蕤秋叶少③,隐映野云多④。
隔沼连香斐⑤,通林带女萝⑥。
甚闻霜薤白⑦,重惠意如何。
(三章,索佐寄薤也。
流泉注坡,藉以灌蔬,故菜叶映云而增绿。
且芰萝之间,杂栽霜薤,故又索其重寄也。
芰连各沼,萝带一林,二句点圃中景物,然只轻带以起霜薤,诗当会意解,方见融贯。
重惠,承黄粱说。
)①《杜臆》:浇圃之泉,即前侵篱之水。
旧说谓泉水交横而落坡,其坡上青翠如幔。
汪瑗、顾宸皆云:泉浇圃,幔落坡,乃平对之词。
设幔于坡,以防鸟雀,是为瓜果而设者,交横乃坡上慢影,此另一说。
庾信诗:“滴沥泉浇路。
”②《舞鹤赋》:“浮影交横。
”江总诗:“曲涧停骋响,交枝落幔阴。
”③葳蕤,有两解:一作盛貌,一作衰貌。
王粲诗:“吴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
”鲍照诗:“葳蕤被园藿。
”司马相如《封禅书》:“纷纶葳蕤。
”注:“葳蕤,委顿也。
”王融诗:“秋叶少欣荣。
”④卢思道诗:“可怜疏复密,隐映当窗人。
”⑤《武陵记》:两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谓之水栗。
⑥范云诗:“通林鸟声娇。
”《诗》:“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旧注:“女萝,松萝也。
”⑦《闲居赋》:“白薤负霜。
”《唐本草》:薤是韭类,有赤白二种,白者补而美。
《图经本草》:薤,春秋分莳,至冬叶枯。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5_83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876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