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贾客词

朝代:作者: 刘驾 体裁: 乐府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注释注释:刘驾在唐代诗人中是被称为能“以古诗鸣于时”的(见《唐诗别裁》卷四)。

诗的第一段,通过“起”、“言”、“行”等动作,写商人为了谋利,天不亮就起来赶路。

从“暗行”照应“灯下起”,口口声声“发已迟”到“终不疑”,都可看出诗人炼句是颇费斟酌的。

第二段承接上面,写贾客“暗行”引出的后果。

“猛兽来相追”,既写出寇盗的凶残,又自然地引出商人可悲的下场:“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

这里不写贾客性命如何,却只说了钱财被抢光。

其实写钱就是侧写人,而且是更深刻地刻画了人。

最后的一段,诗人运用了点睛之笔:“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古人认为客死异乡是很可悲的,一般只有穷困潦倒的人才会遭此不幸。

“扬州”是当时极为繁华的城市,死者家住扬州,有朱门大宅,竟落到如此下场,就令人惊愕了。

仅此两句,已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了。

谁料诗人笔锋一转,出语惊人:“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这一方尸骨已抛弃在荒山僻野,那一方尚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等待贾客归来。

“当此日”三个字把两种相反的现象连接到一起形成对照,就更显得贾客的下场可悲可叹,少妇的命运可悲可怜。

诗人这种抒发感想的方法很值得借鉴,这远比直来直去地发一番议论要强得多。

这四句诗仿佛在讲客观事实,并不带丝毫主观的色彩。

诗人通过几个很妥贴的意象来表现,以唤起读者的进一步思索和联想。

这种技巧,在唐诗中是常见的。

(宛新彬)出处全唐诗:卷21_54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8804417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