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
大雅何寥阔,斯人尚典刑。
交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
二子声同日,诸生困一经。
文章开穾奥,迁擢润朝廷。
旧好何由展,新诗更忆听。
别来头并白,相见眼终青。
伊昔贫皆甚,同忧心不宁。
栖遑分半菽,浩荡逐流萍。
俗态犹猜忌,妖氛忽杳冥。
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
还蜀只无补,囚梁亦固扃。
华夷相混合,宇宙一膻腥。
帝力收三统,天威总四溟。
旧都俄望幸,清庙肃惟馨。
杂种虽高垒,长驱甚建瓴。
焚香淑景殿,涨水望云亭。
法驾初还日,群公若会星。
宫臣仍点染,柱史正零丁。
官忝趋栖凤,朝回叹聚萤。
唤人看騕褭,不嫁惜娉婷。
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
侏儒应共饱,渔父忌偏醒。
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
羽书还似急,烽火未全停。
师老资残寇,戎生及近坰。
忠臣辞愤激,烈士涕飘零。
上将盈边鄙,元勋溢鼎铭。
仰思调玉烛,谁定握青萍。
陇俗轻鹦鹉,原情类鶺鴒。
秋风动关塞,高卧想仪形。
注释原题: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鹤注诗云“秋风动关塞”,当是乾元二年秋作。
敕目,除官目次也。
又曰:司议郎,贞观十八年方置,以比给事中。
监察御史十五人,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
武德初方置,贞观二十二年加二人。
《唐书》:东宫官属,有司议郎四人,掌侍从规谏、驳正启奏,并录东宫记注。
《旧书·酷吏传》:肃宗时,裴升、毕曜同为御史,皆酷毒,寻流黔中。
《大雅》何寥阔①,斯人尚典型②。
交期余潦倒③,材力尔精灵④。
二子声同日,诸生困一经⑤。
文章开突奥⑥,迁擢润朝廷。
旧好何由展⑦,新诗更忆听⑧。
别来头并白⑨,相见眼终青⑩。
(首段,宾主并提。
大雅四句,推两公为文章之伯。
二子四句,承上“才力尔精灵”,身困而喜彼陛擢也。
旧好四句,承上“交期余潦倒”,身衰而望其垂注也)。
①《西部赋》:“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②嵇康诗:“何时见斯人。
”《诗》:“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③《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
”④傅毅《舞赋》:“绎精灵之所束。
”⑤并除官,故云同日。
公罢职,故比诸生。
褚少孙《年表》:“岂可同日而语之哉!
”《后汉·班超传》:“布衣诸生耳。
”江淹诗:“竖儒困一经。
”⑥《荀子》:“奥窔之间,枕箪之上。
”穾奥,深邃之意。
《尔雅》:“室西南隅谓奥,室东南隅谓突。
”⑦孔融诗:“当收旧好。
”⑧张华诗:“良朋贻新诗。
”⑨古诗:“相看俱白头。
”⑩阮籍见佳客,则为青眼。
伊昔贫皆甚,同忧岁不宁。
栖遑分半菽①,浩荡逐流萍②。
俗态犹猜忌③,妖氛忽沓冥④。
独惭投汉阁⑤,俱议哭秦庭⑥。
还蜀只无补⑦,囚梁亦固扃⑧。
华夷相混合⑨,宇宙一羶腥。
(此申彼此旧交,及遭逢乱离之故。
半菽,顶“贫皆甚。
”流萍,顶“岁不宁。
”猜忌,指李林甫。
妖氛,指安禄山。
投阁,身陷贼中。
哭秦,乞师回纥。
还蜀,不得扈从上皇也。
囚梁,朝官被系洛阳也。
浑合、膻腥,陷长安,扰中原也)。
①《汉书,项羽传》:“岁饥人贫,卒食半菽。
”注:“士卒食蔬菜,以菽杂半之。
”《广绝交论》:“莫肯费其半菽。
”②宋何偃诗:“流萍依清源。
”③沈佺期诗:“俗态岂恒坚。
”④妖氛,注见五卷。
《汉书·景十三王传》:“云蒸列布,杳冥昼昏。
”⑤《扬雄传》:王莽诛甄丰,连及扬雄。
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投下,几死。
⑥《左传》:吴入郢,声包胥如秦乞师,立依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水不入口,七日,秦师乃出。
⑦《蜀志》:黄权降魏,魏主问之,对曰:“臣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
”⑧《汉书》:梁孝王下邹阳狱,阳从狱中上书,王立出之。
⑨《晋书》:刘琨《劝进书》:“华夷之情允协。
”帝力收三统①,天威总四溟②。
旧都俄望幸③,清庙肃惟馨④。
杂种虽高垒⑤,长驱甚建领③。
焚香淑景殿⑦,涨水望云亭⑧。
法驾初还日⑨,群公若会星⑩。
宫臣仍点染(11),柱史正零丁(12),(此记肃宗收京,及二子迁官之事。
收三统,历数在唐。
总四溟,令行海内。
乾元元年一月,帝还西京,是旧都望幸也。
乾元二年四月,朝享太庙,是清庙惟馨也。
杂种,谓庆绪、思明之徒。
长驱,谓既复东京,又围相州也。
焚香,待帝回宫。
涨水,俟帝游宴。
朝廷初复,官署缺材,寥寥如会星也。
宫臣,谓薛授司议。
柱史,谓毕除监察。
)①《庄子》:“帝力于我何有哉!
”《汉·艺文志》:“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
”赵曰:周得天统,商得地统,夏得人统。
②《书》:“诞将天威。
”阴铿诗:“四溟飞旦雨。
”③《楚辞》:“顾念兮旧都。
”相如《封禅文》:“太山梁父,设坛望幸。
”蔡邕《独断》:“天子车驾所至,臣民以为侥幸。
故曰幸。
”④《诗》:“於穆清庙,肃邕显相。
”《书》:“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⑤《汉书》:“羌胡杂种,类不一也。
”《史记·韩信传》:李左车曰:“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
”⑥乐毅书,“长驱至国。
”《汉·高帝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若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⑦《长安志》:西内安仁殿后,有彩丝院,院西有淑景殿。
⑧梦弼曰:望云亭,亦在西内。
⑨徐陵诗:“横桥象天汉,法驾应坤图。
”⑩《诗》:“会弁如星。
”《笺》:“会,谓弁之缝中,饰以玉,状似星也。
”(11)《晋书·郑默传》: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藩国。
后汉崔缓草书体,或■点染,状似连珠。
(12)《史记》:老子为柱下史。
乐府《满歌行》:“零丁茶毒,愁懑难支。
”官忝趋栖凤①,朝回叹聚萤②。
唤人看騕褭③,不嫁惜娉婷④。
掘狱知埋剑⑤,提刀见发硎⑥。
侏儒应共饱⑦,渔父忌偏醒⑧。
旅泊穷清渭⑨,长吟望浊泾⑩。
(此自述索居之况。
栖凤,拾遗入朝。
聚萤,邸舍荒凉。
唤人二句,一开一阖,虽望人顾盼,而自惜廉隅,此借良马佳人为喻也。
埋狱,伤沉沦已久。
发硎,幸见用方新。
共饱,讥众人素餐。
独醒,慨直言见斥。
清渭,羇迹秦州。
浊泾,回念长安也。
)①康骈《剧谈录》:含元殿左右,立栖凤、翔鸾两阁,龙尾道出于阁前。
②《汉·灵帝纪》:夜步逐流萤,还至洛阳。
③《子虚赋》:“罥騕褭,射封豕。
”郭璞曰:“騕褭,神马,日行千里。
”④《前汉·蒯通传》: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
古乐府《乌夜啼》:“歌舞诸年少,娉婷无种则。
”辛延年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⑤丰城埋剑,注见本卷。
⑥《庄子》:“提刀而立,如新发于硎。
”⑦《东方朔传》:“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⑧《楚辞·渔父篇》:原曰:“众人皆醉吾独醒。
”渔父曰:“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⑨梁元帝诗:“旅泊依村树。
”《西征赋》:“北有清渭浊泾。
”⑩应玚诗:“永思长吟。
”羽书还似急①,烽火未全停。
师老资残寇②,戎生及近埛。
忠臣词愤激③,烈士涕飘零④。
上将盈边鄙⑤,无勋溢鼎铭⑥。
仰思调玉烛⑦,谁定握青萍⑧。
(此又叹邺城之溃。
羽书仍急,烽火未停,边报络绎也。
师老,顿兵已久。
戎生,思明复炽。
愤激涕零,为宦宫监兵,王师丧败也。
上将元勋,见功臣可仗。
欲调玉烛,青萍谁属,言当专任李、郭,以致太平。
)①陆贾《楚汉春秋》:黥布反,羽书至。
②《左传》:“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
”③应璩诗:“忠臣不违命。
”张华诗:“壮士怀愤激。
”④曹操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⑤《史记·高帝纪》:“以宋义为上将。
”《吴越春秋》:“犯吴之边鄙。
”⑥梁简文帝诗:“护羌拥汉节,校尉立元勋。
”陈琳诗:“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
”⑦《尔雅》:“四时调,谓之玉烛。
”注:“道光照也。
”束皙诗:“玉烛阳明,显猷翼翼。
”⑧陈琳《答曹植笺》:“君侯秉青萍干将之器。
”注:“剑名也。
”陇俗轻鹦鹉①,原情类鹡鸰②。
秋风动关塞③,高卧想仪形④。
(末段,自感远游,而有怀二子也。
轻鹦鹉,不为世重。
类鹡鸰,望切故交。
秋风记时,仪形思友也。
此章前三段各十二句,中二段各十句,末段四句收)。
①《鹦鹉赋》:“命虞人于陇抵,闭以雕宠,剪其羽翅。
”②《诗》:“鹡鸰在原,兄弟急难。
”《郑笺》:“鹡鸰水鸟,而在高原,失其常处,则飞鸣求其类。
”原情,在原之情,或引梁武帝书“原情察咎”,非也。
③关塞,注别见。
④《世说》:东海王曰:“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
”杨慎曰:杜诗“不嫁惜娉婷”,此句有妙理。
陈后山衍之云:“当年不嫁惜娉婷,敷粉施朱学后生。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
”深得其解矣。
盖士不可轻于从仕,犹女不可轻于许人。
著眼未分明,相知之不深也。
古人有相知之深,一出而成功者,伊尹、孔明是也。
有相知未深,不出以全名者,严光、苏云卿是也。
有相知不深,一出而身名俱败者,刘歆、荀或是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5_86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9625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