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曲-留余庆

朝代:作者: 曹雪芹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注释注释:[评介]这首曲子写巧姐。

巧姐是《红楼梦》中,众我的贵族子女中,唯一走向自食其力的人。

作者并没有把巧姐的这条生活道路,当作悲剧来写,而是以庆幸的口吻予以肯定,这是所有的判词和曲子中仅见的例子。

我们通观《红楼梦》对王熙凤的描写,就可以推知作者在这里并不是赞颂王熙凤的“济困扶穷”而“积得阴功”。

在第十五回中王熙凤曾对铁槛寺老尼静虚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

凭是什么,我说要行就行。

”所以曹雪芹这支曲子中,只不过是借题发挥,反话正说。

王熙凤是一个心机用尽,坏事做绝,一点也不留余地的人,她放高利贷,盘肃穷人,逼人毙命,完全是一个“爱银钱,忘骨肉”的人,我们还可以由此想到,贾府以至整个封建地主阶级,不正是由于作恶多端,欺压人民,而濒于崩溃的么!

作者反复咏叹“留余庆”,是含有深意的。

曹雪芹迁居北京西郊旗地,虽处于贫困之中,不为贫困所屈服,而以贫困骄人。

他对穷苦人非常关切,竭诚救助。

邻居白媪,贫病交迫,孤苦无依,曹雪芹照顾她的生活,医治她的疾病。

及白家瞳新屋落成,分给她一间,使她不致于流离失所。

(见敦敏《瓶湖懋斋记盛》)这样的环境和生活,使曹雪芹逐步地接近于人民。

作者在写贾府衰败之后,一方面写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一方面又写农村劳动妇女--刘姥姥把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既是对虚伪的封建道德的揭露,也是作者“劝人生,济困”的思想表现。

出处《红楼梦》第五回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0106499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