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朝代:作者: 曹雪芹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注释出处《红楼梦》第七十回

春梦歌

朝代:作者: 曹雪芹 体裁: 五绝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注释注释:[评介]这是宝玉初入“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一支歌,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钩心斗角的一种否定,也是对大观园的儿女好景不长的暗喻。

但诗中所表露的梦随云散,花逐水流的情调显然是虚无缥渺,荒诞不稽,充满了神秘色彩与佛老思想,在客观上起到一种劝人消极处世,及时行乐的作用。

这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是有害的,消极的,应当加以识别,批判。

出处......更多

中秋对月有怀

朝代:作者: 曹雪芹 体裁: 五律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注释注释:[评介]这首五律,是贾雨村穷困落魄寄居在葫芦庙时写的。

有一次,甄家的丫环娇杏在窗外回头看了他一眼,这个落魄的“酸儒”,就想入非非,作起“英雄穷途遇美人”的好梦来了。

于是,在中秋月下吟了这首歪诗。

贾雨村对一个婢女,是根本不会产生什么真正的爱情的。

他一心往上爬,向往着升官发财,飞黄腾达,这才是......更多

临江仙

朝代:作者: 曹雪芹 体裁:

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出处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临江仙

朝代:作者: 曹雪芹 体裁: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释注释:[评介]“柳絮词”,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诗会的作品,描写的是“三春事业付东风”的暮春残景,暗示着贾府这个“百年望族”即将覆灭的命运。

在这五首柳絮词中,除薛宝钗的《临江仙》故作高调以外,蓁都是悼春伤感之作。

史湘云的“莫使春光别去”,贾探春的“也难绾系也难羁......更多

仙宫房内对联

朝代:作者: 曹雪芹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元宵灯谜

朝代:作者: 曹雪芹

南面而望,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打一用物注释注释:谜底为镜子。

"象忧"二句出自《孟子.万章》。

大意是舜的弟弟名象,象总想害死舜,而舜对象非常友爱,象忧愁他也忧愁,象喜欢,他也喜欢。

从诗谜看,此句形容镜中影和镜外人的关系。

实寓宝玉生活中好象是有忧愁之事(黛玉之死),也好象有喜事(与宝钗成婚),但与宝钗南望北朝,二人方向永远不能一致:对面薛而不怀林,即"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更多

元宵灯谜

朝代:作者: 曹雪芹

朝罢谁携两袖烟?

琴边衾里无两缘。

哓筹不用鸡人报,五更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月阴晴任变迁。

注释注释:谜底为更香。

早朝散罢,仅携两袖轻烟,寓意荣华之后一无所有。

弹琴时所供焚之香,熏衾熏被所用之香都不是"更香",故曰"两无缘"。

寓有和宝玉不可能朝、夕、日、夜厮守相伴。

"更香"是计时点的香。

早晨的更点数目,用"筹"(竹签)来计算,故称"晓筹"。

宫廷里早晨报时的人称"......更多

元宵灯谜

朝代:作者: 曹雪芹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打一玩物注释注释:谜底为风筝。

清明时节多东风,最宜放风筝。

离家远嫁是探春的归宿。

正如《红楼梦》十二曲《分骨肉》中所说"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脂京本》评:"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不至流散也...。

"探春的远嫁,实为贾府保留一支血脉,使覆巢之下,勿全无完卵。

咏白海棠

朝代:作者: 曹雪芹 体裁: 七律 类别:静物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12345 共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