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朝代:作者: 杜甫

汩汩避群盗,悠悠经十年。

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

物役水虚照,魂伤山寂然。

我生无倚著,尽室畏途边。

长林偃风色,回复意犹迷。

衫裛翠微润,马衔青草嘶。

栈悬斜避石,桥断却寻溪。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

仆夫穿竹语,稚子入云呼。

转石惊魑魅,抨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乐,似欲慰穷途。

注释鹤注此广德二年春自阆州回成都时作。

《杜臆》:诗题云却赴蜀,有不欲赴而仍赴之意。

首章言“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即却字意也。

汩汩避群盗①,悠悠经十年②。

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

物役水虚照③,..魂伤山寂然④。

我生无倚著⑤,尽室畏途边⑥。

(题曰“领妻子赴蜀”,故首章结出尽室畏途。

上四记自阆赴蜀,下四写山行惨淡,着眼在一畏字。

公自天宝十五年避乱,至广德二年,已经十载,欲往楚而仍游蜀,此行出于意外。

山水本堪玩赏,乃形役神伤,故觉水空照映,而山亦寂寥耳。

)①谢灵运诗:“汩汩莫与娱。

”②王粲诗:“悠悠世路。

”③谢瞻诗:“独夜无物役。

”晋释道开《大涅槃经序》:“乘虚照以御物。

”④《易》:“寂然不动。

”⑤洙注无倚著,不得地着安土也。

⑥《左传》:“尽室以行。

”《庄子》:“畏途者,日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

”杨德周曰:杜诗“落月动沙虚”、“物役水虚照”、“沙虚岸只摧”、“寒江动碧虚”、“窗虚交茂林”、“朝光切太虚”,用“虚”字无一不妙。

“日出寒山外”、“君听空外音”、“晨钟云外湿”、“赏妍又分外”、“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用“外”字无一不妙。

其二长林偃风色①,回复意犹迷②。

衫裛翠微润③,马衔青草嘶④。

栈悬斜避石⑤,桥断却寻溪。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次章领妻。

上六山行之景,末二伤乱之怀,着眼在一愧字。

疾风偃林,行人怯阻,故将回而意犹迷。

山气湿衣,晓行也。

马饥衔草,日晡矣。

斜行避石,登陟崎岖,却步寻溪,水边曲折。

干戈未尽,应前群盗。

)①江逌诗:“长林悲素秋。

”何逊诗:“风色极天净。

”②汉《天马歌》:“回复此都。

”③《蜀都赋》:“郁葐蒀而翠微。

”言山色之轻缥。

④张正见诗:“马倦时衔草,人疲屡看城。

”⑤《说文》:“栈,棚也。

”又阁也。

阆至成都无栈道,只言架木为路耳。

其三行色递隐见①,人烟时有无②。

仆夫穿竹语,稚子入云呼。

转石惊魑魅③,..抨弓落狖鼯④。

真供一笑乐⑤,似欲慰穷途。

(末章领子。

三四申行色句,五六申人烟句,末作自解之词,着眼在一慰字。

林峦回复,故行色递隐递见。

山谷荒凉,故人烟乍有乍无。

仆夫稚子,时而前后错行,则高语大呼,以防失队,时而相顾并行,则转石抨弓,以为戏乐,描情绘景,真堪入画。

转石,足翻石也。

抨弓,手弹弓也。

公始而畏,既而愧,终而复慰者,破涕为笑,亦付之无可如何耳。

)①《庄子》:孔子见盗跖,遇柳下惠于东门,曰:“车马有行色。

”②江总诗:“石濑乍深浅,烟崖递有无。

”③《淮南子》:“转员石于万丈之壑。

”张衡《西京赋》:“转石成雷。

”《天台赋》:“始经魑魅之途。

”④《博物志》:“更赢能射,虚发而下鸟。

”抨弓,即虚发也。

《三都赋》:“狖鼯猓然,腾逴飞超。

”洙注:狖,猿属。

鼯,鼠也。

⑤《射雉赋》:“始解颜于一笑。

”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8_3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0724539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