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一绝

朝代:作者: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注释注释:又名"题石头记"[评介]这是《红楼梦》的缘起诗,它道出了作者的思想与苦衰。

《红楼梦》问世以来,迄今已二百多年。

这期间,它多次地蒙受种种摧残、歪曲和误解。

远在清代,《红楼梦》就被统治阶级认为是“淫书”,不止一次地遭到官方禁毁。

直到解放以后,还有人把它看做“黄色书”,更有自称为“半个红学家”的江青又别有用心地把它歪曲为单纯写阶级斗争的“政治教科书”。

我们必须拨开这些迷雾,实事求是,理解“其中味”。

曹雪芹生活与创作的时代,正是清朝雍正皇帝进行特务统治最猖獗的时代,明争暗斗,非常剧烈,文化专制,骇人听闻。

在这样的天南地北中,作者又要把他所感受到的东西,真实地反映出来,就不得不用徽词曲笔,即不得不“将真情隐去,”“假语村言敷演出来”。

所以,一开始曹雪芹就直称其书为“满纸荒唐言”,是有乖于世情的。

但这又是他满含着血和泪,“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出来的。

“一把辛酸泪”,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这种复杂情绪。

“脂铨本”卷首《凡例》第五条云:“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

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

阅者切记之。

诗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种欲盖弥彰的表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红楼梦》的一些看法。

从作品的表面看,《红楼梦》写的是风花雪月,贵族生活,独生女私情,是“痴”。

但我们通过这些浩繁的故事,细腻的描写,所看到的却是大家族的黑暗和罪恶,叛逆者的血泪与痛苦。

书中屡次提到的“真”、“假”观念,似乎在告诉人们,明显地写出来的是“假”的,相反,含而不露,点而不透的才是“真”的,我们阅读《红楼梦》,要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用心良苦,“解”出“其中味”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出处《红楼梦》第一回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0726434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