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
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
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
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
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
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注释此乾元二年十一月在华州作。
顾注公以至德二载十月扈从还京。
此诗作于乾元元年之至日,而回思去岁也。
《通典》:唐人谓门下、中书为北省,亦谓门下为左省,或通谓之两省。
去岁兹晨捧御床①,五更三点入鵷行②。
欲知趋走伤心地③,正想氤氢满眼香④。
无路从容陪语笑⑤,有时颠倒著衣裳⑥。
何人却忆穷愁日⑦,日日愁随一线长⑧。
(此公为华司功,逢至日而有感也。
上四忆去年,下四慨今日。
御床,至日视朝也。
鵷行,同省敌人也。
满眼、陪笑,同列朝班。
趋走、颠倒,参谒郡主。
五句应四,六句应三。
中二联,互为回环。
愁随日长,因谪官而伤叹也。
曰欲知,曰何人,皆封同朝诸公言。
《杜臆》:得意之人,未必忆及穷愁,故曰错忆。
今按:错忆语带尖酸,不如却忆为含蓄也。
)①陶潜诗:“去岁家万里。
”苏味道诗:“兹晨对两闱。
”《后汉·阴后纪》:“从席前伏御床。
”《世说》:王丞相披拨传诏,直至御床前。
《决疑要注》:殿堂之上,惟天子居床,其余皆席。
捧,仰承也。
鹤注公祖审言诗:“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臣捧御筵。
”②《颜氏家训》: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
《说文》:“鸳鹭立有行列,故以喻朝班。
”北齐乐曲:“鸳鹭成行。
”③按:公《官定后》诗“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是以河西尉为趋走也,可证“趋走伤心”为司功事矣。
近注谓趋走殿陛者,非。
《列子》:“趋走作役。
”孔融诗:“俯仰内伤心。
”④王逸《楚辞注》:“氤氲,盛貌。
”⑤《后汉·马武传》:帝与功臣诸侯,燕语从容。
《诗》:“笑语卒获。
”⑥又:“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⑦《演义》以冬至阳长阴消,谓之愁尽日,此说无据。
按《虞卿传》:“非穷悉不能著书。
”此穷愁二字所本。
公《夔州》诗云:“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以此证之,则《演义》断误。
⑧《岁时记》:魏晋间宫中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影添长一线。
《唐杂录》:唐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比常日增线之工。
前代王道思、郭青螺诸家,狠驳杜诗疵句。
近年朱瀚又力辩杜之真赝,以此题第一首为赝作云:凡一题再赋者,必具次第,又须照应。
去岁兹辰,全犯去年今日。
捧御床在前,入鵷行在后,岂不颠倒。
五更三点语近俗,视“五夜漏声催晓箭”,相去多少。
第三突出,无来路。
第四恶甚,五六冗腐,七八句字搅乱,皆非少陵本色。
其二忆昨逍遥供奉班①,去年今日侍龙颜②。
麒麟不动炉烟上③,孔雀徐开扇影还④。
玉几由来天北极⑤,朱衣只在殿中间⑥。
孤城此日肠堪断,愁对寒云雪满山⑦。
(次章,想至日早朝,而叹山城寥落也。
在四句分截。
身方跼蹐,故想去岁逍遥。
炉烟、扇影,班次所见之仪。
玉几、朱衣,侍殿所对之人。
孤城、云雪,气象惨凄,无复朝贺时景色矣。
赵大纲曰:玩“由来”“只在”四字,有许多怅望意。
天上之玉几犹是也,欲侍龙颜得乎。
殿中之朱衣犹在也。
欲与朝班得乎,语意紧注下文。
)①沈佺期诗:“忆昨经过处。
”唐拾遗掌供奉讽谏。
②《汉书》:高祖隆准而龙颜。
③瀚注麒麟,即香炉。
孔雀,即羽扇。
一事分两层,炼句细润。
朱注宰臣两省官,对班于香案前,百官班于殿庭。
扇合,皇帝升御座,内谒者承旨唤仗。
《晋礼仪》:大朝会,即填宫,皆以金镀九尺麒麟香炉。
《唐·仪卫志》:朝日,殿上设黼■、蹑席、熏炉、香案。
④初升御座则合扇,既升则羽扇两开,而影环左右矣。
《唐六典》:尚辇局,掌舆辇伞扇。
大朝会,则孔雀扇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
旧翟羽扇,开元初改为绣孔雀。
⑤《西京杂记》:天子玉几,冬则加锦其上,谓之绨几。
⑥《唐·仪卫志》:朝日,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呼,促百官就班。
《唐会要》:开元二十五年,李适之奏:冬至大礼,朝参并六品清官,服朱衣,以下通服袴褶。
⑦惠连《雪赋》:先言寒风愁云,后及霰密雪,此云雪所本。
陶潜诗:“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鲍照《舞鹤赋》:“雪满群山。
”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5_44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0756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