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曲歌辞·白纻歌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衣裳着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注释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2),将作春衣称少年(3)。
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4)。
复恐兰膏污纤指(5),常遣傍人收堕珥(6)。
衣裳着时寒食下(7),还把玉鞭鞭白马(8)。
校注:(1)白纻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第五十五卷《舞曲歌辞四》之中。
《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曰:「梁三朝乐第二十,设《巾舞》、并《白纻》,盖《巾舞》以《白纻》四解送也。
」按:此为源自晋朝之舞 曲。
写少妇为夫裁制春衣之恩爱。
(2)皎皎,洁白貌。
鲜,光鲜。
纻,苎麻。
此指白苎麻所织之布料。
(3)春衣,《乐府诗集》作:「春衫」。
称,音趁,谓符其心意也。
少年,谓己年少之夫君也。
(4)姑,谓其婆婆。
按:二句写少妇为夫君裁制新衣,长短无法定夺,乃持刀尺向婆婆请教。
(5)兰膏,沃发之香油。
纤指,谓少妇之手指。
(6)珥,耳珰之类的饰品。
按:二句写恐兰膏污指,渐接沾染白纻,乃遣人代为掇拾不慎落于布面之珥珰。
此再写其裁衣之慎重。
(7)寒食,清明前一日。
按:此谓夫君着衣,正当寒食之时。
(8)按:末句写夫君着白衣骑白马,手持玉鞭外出之英姿。
评说:明‧锺惺、谭元春《唐诗归》:锺云:此语略带艳情(「常遣傍人」句下)。
锺云:情深而至。
清‧邢昉《唐风定》:婉细妍秀,微有右丞风韵。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三偷〉:谢惠连〈捣衣诗〉曰:「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至张籍〈白纻歌〉则曰:「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裴说〈寄边衣〉则曰:「愁捻银针信手缝,惆怅无人试宽窄。
」虽语益加妍,意实原本于谢,正子瞻所云:「鹿入公庖,馔之百方,究其所以美处,总无加于煮食时」也。
然庖馔变换得宜,实亦可口。
清‧方南堂《方南堂先生辍锻录》:唐人最善于脱胎,变化无迹,读者惟觉其妙,莫测其源。
如谢惠连〈捣衣〉云:「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张文昌〈白纻词〉则云:「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张籍诗集校注(李建昆 校注)-------------出处全唐诗:卷22_1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0799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