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昭陵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排

旧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

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

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

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

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

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注释朱注昭陵在醴泉,近泾阳,直京师之北。

《草堂诗笺》序于《北征》诗后,良是。

盖省家鄜州,道经此也。

黄鹤编在天宝五载,谓西归应诏时作,大谬。

今按:题云“行次”,是便道经行,而次于陵前,当从朱说为正。

《唐书》:京兆府醴泉县有九嵕山,太宗昭陵在西北六十里。

旧俗疲庸主①,群雄问独夫②。

谶归龙凤质③,威定虎狼都④。

(首叙太宗戡乱之功。

庸主,指六朝诸君。

群雄,指李密、窦建德辈。

独夫,指隋炀帝。

龙凤质,真主出也。

虎狼都,关中入也。

疲,凋敝。

问,问罪。

谶,符谶。

威,兵威也。

)①《国语》:“卒历代之旧俗。

”《史记·范睢传》:“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

”②《世说》:乔玄谓曹公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

”李百药《皇德颂》:定群雄之逐鹿,拯方割之为鱼。

”《书》曰:“独夫纣。

”朱注《隋书》:杨玄感谓游元曰:“独夫肆虐,陷身绝域,此天亡之时也。

”③《旧唐书》:太宗方四岁,有书生见之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

”④隋都关中,即秦旧地。

张綖注太宗得天下根本,在先据关中。

《苏秦传》:“秦,虎狼之国也。

”顾炎武《日知录》:以虎狼为秦分野,盖据《天官书》,西宫参为白虎,东一星曰狼。

《秦本纪赞》:据狼弧,蹈参伐,此另一说。

天属尊《尧典》①,神功协《禹谟》②。

风云随绝足③,日月继高衢④。

文物多师古⑤,朝廷半老儒⑥。

直词宁戳辱⑦,贤路不崎岖⑧。

(此记贞观致治之盛。

《尧典》,《尚书》篇名,高祖谥神尧,禅位太宗,故曰“尊《尧典》”。

《禹谟》言九功惟叙,太宗乐名九功舞,故曰“协《禹谟》”。

朱注李靖、房、杜诸公,乘风云之会,依日月之光。

师古,如制雅乐,定律令,议封建之类。

老儒,如用虞世南诸学士。

直辞,如纳王珪、魏征之谏。

贤路,如召马周、刘子翼皆是。

许顗彦周曰:“文物多师古”四句,见太宗智勇英特,武定天下,而能如此,最盛德也。

)①《庄子》:“彼以利合,此以天属。

”洙曰:天属,父子也。

②魏收诗:“导水逼神功。

”③《后汉书》论中兴二十八将:“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

”魏文帝《与孙权书》:“中国虽饶马,其知名绝足,亦时有之。

”④《登楼赋》:“唯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沈约《齐安陆照王碑》:“气蕴风云,身负日月。

”⑤《左传》:臧哀伯曰:“文物以纪之。

”《书·说命》:“事不师古,以克永世,非说攸闻。

”⑥贾山《至言》:“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

”宋宗炳论:“柱下翁,直是知礼老儒。

”⑦《说苑》:晏子曰:“明君在上,下有直词。

”《后汉·邓后纪论》:“建光之后,遂乃名贤戳辱,便孽党进。

”⑧《前汉·刘向传》:“通贤者之路。

”潘岳诗:“在疚妨贤路。

”《南都赋》:“下蒙笼而崎岖。

”《广雅》:“崎岖,倾侧也。

”往者灾犹降①,苍生喘未苏②。

指麾安率土③,荡涤扶洪炉④。

(此再叙当时仁政,以补上文所未备。

自隋末大水,饿殍满野,至贞观初年,连遭水旱,是往者之天灾犹降,而民困尚未苏也。

太宗则勤恤以安民,修省以回天,如吞蝗而畿辅不灾,肆赦而所在皆雨,遂能安率土,抚洪炉矣。

一说:此从天宝之乱,追想太宗,当禄山陷就,是隋末灾殃再降于今,以致生民重困,故想太宗神灵,指麾而荡涤之。

今按:前说文意平顺,本于张南湖、王右仲。

后说语气陡健,本于唐仲言、朱长孺。

兹以前条为主。

)①钱笺班固《东都赋》:“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上帝怀而降监,乃致命乎圣皇,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

”班赋序建武克命之事,几二百言,此诗概括以二十言。

《左传》:“孤实不德,天降之灾。

”②《书》:“至于海隅苍生。

”喘,气疾也。

苏,息缓也。

③《汉书》:陈平对汉王曰:“去两短,集两长,天下指挥即定矣。

”《诗》:“率土之滨。

”④欧阳公曰:“荡涤抚洪炉”,谓陶成天下如洪炉。

《汉纪》:陈琳曰:“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

”壮士悲陵邑①,幽人拜鼎湖②。

玉衣晨自举③,铁马汗常趋④。

松柏瞻虚殿⑤,尘沙立瞑途⑥。

寂寥开国日⑦,流恨满山隅⑧。

(未乃行次昭陵而有感也。

壮士,指守陵者。

幽人,公谒陵也。

玉衣铁马,见灵爽犹存。

松柏尘沙,叹景色荒凉。

伤今思昔,故对山隅而流恨耳。

此章起首中腰各四句,前后二段各八句。

)①《韩信传》:“何为斩壮士。

”《西都赋》:“三选七迁,充奉陵邑。

”②《易》:“幽人贞吉。

”《汉·郊祀志》:黄帝铸鼎荆山下。

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帝骑龙上天,后人名其地为鼎湖。

③《列子》:“日日献玉衣,旦旦进玉食。

”《汉仪注》:以王为衣,如铠状,连缀之,以黄金为缕。

《汉武故事》:高皇庙中,御衣自箧中出,舞于殿上。

《王莽传》:杜陵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藏在室匣者出,自树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莽恶之。

④陆倕《石阙铭》:“钦马千群,宋旗万里。

”庾信碑铭,“碑枕金龟,松横石马。

”《西京杂记》:陈缟见张丞相墓前石马。

按:玉衣既用汉事,则铁马亦当援引古典。

考《南史》:萧猷为益州刺史,遇齐苟儿反,众十万攻城。

猷兵粮俱尽,遥祷楚王庙神,请救。

是日有田老,逢一骑汗铁从东方来,俄有数百骑如风,一骑过饮,田老问为谁,曰:“吴兴楚王,来救临汝侯。

”此时庙中侍卫土偶,皆泥湿如汗。

是月猷大破苟儿。

铁马汁趋,疑用此事。

钱笺《唐会要》:高宗欲阐扬先帝徽烈,乃刻石为常所乘破敌马六匹于昭陵阙下。

《安禄山事迹》:潼关之战,我军既败,贼将崔乾祐领白旗,引左右驰突。

又见黄旗军数百队,官军潜谓是贼,不敢逼。

须臾,见与乾祐斗,黄旗军不胜,退而又战者不一,俄不知所在。

后昭陵奏,是日灵宫前石人马汗流。

李义山《复京》诗:“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

”韦庄《再幸梁洋》诗:“兴庆玉龙寒自跃,昭陵石马夜空嘶。

”皆记此事。

顾炎武曰:昭陵六马至今见存,皆琢石为屏,刻石马于其上,其文凸起,非全马也。

⑤《诗》:“松柏丸丸。

”《春秋含文嘉》:“天子坟高三仞,树则松。

诸侯半之,树则柏。

”钱笺《唐会要》开元十七年,玄宗谒昭陵,仿佛见太宗立于神游殿及寝宫,闻室中謦咳之音。

何思澄诗:“虚殿帘帷静。

”⑥薛道衡诗:“尘沙塞下暗。

”陶弘景诗:“暝途载谁赏。

”⑦《楚辞》:“声嗷嗷以寂寥兮。

”《易》:“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⑧沈约诗:“流恨满青松。

”鲍照诗:“高坟累累满山隅。

”黄生曰:此章分两段,前六韵言太宗创业垂统之事,后六韵言目前天下未安,因有太宗不作之恨耳。

又曰:昭陵武功文德,只六韵述尽,可谓钜笔如杠。

《尧典》、《禹谟》之句,叙继统事,尤见大力斡旋。

又曰:唐仲言云:明皇任杨、李乱政,故有灾犹降、喘未苏之叹,因思向者之安抚而不可得,是以向山隅而流恨。

旧作隋末之乱者非。

按:此说甚是。

盖从文物四句读下,便见今日之朝廷,事事与之相反。

开元之治,媲美贞观者,今已扫地。

有志之士,皆为当路沮抑而不得进,安得不望昭陵而兴悲乎?

后来杜牧亦有“乐游原上望昭陵”之句,盖昭陵之时,士无不遇之叹也。

又曰:钱牧斋引《禄山事迹》,有黄旂助战、石马汗流事,谓此诗作于收京之后。

灾犹降,指天宝之乱,指麾荡涤,颂收复之功,若天宝初,安得先举昭陵石马事耶?

盖《英华》本铁字作石故也。

予谓玉衣二句,盖援古事为形容之语耳。

以铁为石,恐后人转因昭陵有此事,从而改之。

不然,禄山之乱,率土翻覆,九庙震惊,何诗中略无一语叙及,恐蹂躏之惨、恢复之功,以往者四语当之,亦不其似,而寂寥二语作结,亦不相应也。

此诗中段,向有三说,以灾降为隋末旱灾,仍降唐初者,张南湖说也。

以灾降为韦后乱宫,明皇廓清者,钱牧斋说也。

以灾降为禄山倡乱,如隋末兵戈者,朱长孺说也。

黄白山谓指天宝季年禄山未乱之先,此说得之,故附于五卷之末。

下段“铁马汗长超”,用楚王庙事,闻之友人费遴勗者。

及阅《南史》,确为可凭。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5_10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625130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