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卫八处士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古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注解: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简析:诗中写连年战祸灾荒时的老友相逢,其情景逼真细腻,悲喜感叹,意味深长,又透出因时局不靖而后会难测的怅惘凄凉。

韵译: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评析: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

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

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

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

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

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

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

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TO MY RETIRED FRIEND WEIIt is almost as hard for friends to meet As for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stars. Tonight then is a rare event, Joining, in the candlelight, Two men who were young not long ago But now are turning grey at the temples. ...To find that half our friends are dead Shocks us, burns our hearts with grief. We little guessed it would be twenty years Before I could visit you again. When I went away, you were still unmarried; But now these boys and girls in a row Are very kind to their father's old friend. They ask me where I have been on my journey; And then, when we have talked awhile, They bring and show me wines and dishes, Spring chives cut in the night-rain And brown rice cooked freshly a special way. ...My host proclaims it a festival, He urges me to drink ten cups -- But what ten cups could make me as drunk As I always am with your love in my heart? ...Tomorrow the mountains will separate us; After tomorrow-who can say? 这首诗是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

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

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

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

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

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

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

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今俱已鬓发斑白了。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

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

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何以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呢?

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

“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

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

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

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

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

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

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

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

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

“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

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

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

“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

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

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

明日之别,后会何年?

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

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

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

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

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

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

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

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

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

清代张上若说它“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杨伦《杜诗镜铨》引),正是深一层地看到了内在的沉郁顿挫。

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

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

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

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

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

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

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余恕诚)----------------------------------------------鹤注处士,隐者之号,以有处士星,故名。

唐有隐逸卫大经,居蒲州。

卫八亦称处士,或其旅子。

蒲至华止一百四十里,恐是乾元二年春在华州时至其家作。

山岳,指华岳言。

朱注卫处士,未详。

师氏引《唐史拾遗》作卫宾,乃伪书杜撰,今削之。

东方朔《设难》:“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魁然无徒,廓然独居。

”人生不相见①,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③,共此灯烛光④。

(一云共宿此灯光。

首叙今昔聚散之情。

)①《史记》:“人生一世间。

”《滑稽传》:淳于髠曰:“朋友交游,久不相见。

”②陆机诗:“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

”③《诗》:“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④《汉书·外戚传》:“张灯烛,设帏帐。

”《史记·甘茂传》:贫人女曰:“子之烛光幸有余。

”少壮能几时①,鬓发各已苍②。

访旧半为鬼③,惊呼热中肠④。

焉知二十载⑤,重上君子堂⑥。

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⑦。

怡然敬父执⑧,问我来何方⑨。

(次言别后老少之状。

)①《秋风辞》:“少壮几时老奈何。

”②陶潜诗:“鬓发各已白。

”③魏文帝《与吴质书》:“亲故姓名,半为鬼录。

”④近世胡俨曰:尝于内阁见子美亲书此诗,字甚怪伟,“惊呼热中肠”作“鸣呼热中肠”。

《列子》:内热生病。

魏文帝诗:“断绝我中肠。

”⑤江淹诗:“去乡二十载。

”⑥王粲诗:“高会君子堂。

”⑦王沉赋:“九宾穆以成行。

”⑧《记》:“见父之执。

”注:“父子执,同志之友也。

”⑨吴筠诗:“问我来何迟。

”问答未及已①,驱儿罗酒浆②。

夜雨剪春韭③,新炊间黄粱④。

主称会面难⑤,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⑥,世事两茫茫⑦。

(来感处士款情,因而惜别也。

《漫叟诗话》云:“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若他人说到此,下须更有数句。

此便接云“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直有杯土障黄流气象。

此章,首段四句,下二段各十句。

)①陶潜《桃花源诗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远注此段纯及其意。

②《诗》:“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③《南史》:文惠太子问周顒菜食味,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蔡邕《独断》:“春荐韭卵。

”④胡夏客曰:北人炊饭杂米菽,故用间字。

钱笺《招魂》:“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注:“挐,糅也,谓饭用稻粢穱麦,糅以黄粱,和而柔濡也。

”间即挐字之意。

今按:别作闻,是鼻闻黄粱之气,五字皆平声,不若从间字。

⑤曹植诗:“主称千金寿,客奉万年酬。

”古诗:“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⑥《吴都赋》:“夤缘山岳岊。

”⑦《晋书》:阮籍遗落世事。

古诗:“四顾何茫茫。

”周甸注:前曰人生,后曰世事,前曰如参商,后曰隔山岳,总见人生聚散不常,别易会难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16_19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3002984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