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柳

朝代:作者: 李商隐 体裁: 五律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注释注释:《赠柳》,其实就是咏柳。

咏而赠之,故题曰“赠”。

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

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

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

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

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

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

“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

“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

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

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

“行”作“行踪”、“踪迹”解。

“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

“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

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

“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

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

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

结亦情致可思。

”(《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清代王士禛说:“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

”(《带经堂诗话》)此诗全篇八句,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

而且,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象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爱。

她也许是诗人的友人,也许就是诗人的情人,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分离了。

咏柳即咏人,对柳之爱怜不舍,即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与思念。

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离,正是此诗艺术表现的巧妙之处。

冯浩说此诗“全是借咏所思”(《玉谿生诗集笺注》),大旨是不错的。

(王思宇)出处全唐诗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3156222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