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注释注释:此词上片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
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思念。
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
“只送平波远”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意境相同。
起二句 ,写饯别情依依。
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因称饯别宴会为“ 祖席 ”。
“ 长亭”为送别之地。
“离歌”与“别宴”同属一事,而“别宴”又与“祖席 ”意同。
此处不避重复,是为了强调送别的场面。
“香尘”句,写刚分手时的情景:落花满地,尘土也带有芬芳的气息,已隔着漠漠的香尘,彼此还一再含情回顾 。
“ 回面”,虽未点明是“居人”还是“行人”,但可以想见双方都缱绻缠绵 ,不忍别去。
四、五句从送者与行者分别写来,两相对照,令人尤难解颐 。
尽管在频频回望对方,总有不能再看到的时候。
一个小树林,隔断了人的视线,那马儿也象了解“居人 ”的心意 ,仰首长嘶,而“行人”已乘船渐行渐远 ,终于随着江流的曲折而隐没不见了 。
马嘶、棹转,从侧面衬托出别情之深。
过片两句,写“ 居人 ”登上画阁,不禁黯然魂消,凭倚高楼,独自含愁极望,惟见江波映照着落日余辉,伸展向遥远的天边,徒令人增添别恨而已。
居人登楼,只是惘惘离怀,有所不甘,并不必为了继续目送行舟 。
词语不粘不脱,有悠然远意。
在时间上,下片与上片亦不一定紧密衔接,登楼极目,只是别后的情事 ,遥念行人,无时能已。
句中“只送”二字,怨极恨极而又无可奈何 ,语言平易而意旨深曲。
收二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别后的思量,自上句“平波远”三字化出。
抒情主人公放纵自己的想象,让此情随波而去,绕遍天涯。
由眼前的渺渺平波 ,引出无穷无尽的离愁,意境本已深远,再以“ 天涯地角 ”补足之,则相思相望之情几趋极致。
此词写饯别相送及别后的怀思,均情景逼真,含蕴无尽。
如一幅丹青妙手绘的春江送别图,令读者置身其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缱绻深情。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谓这首小词“足抵一篇《别赋》”,当非过誉。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3526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