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昌宫词

朝代:作者: 元稹 体裁: 乐府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注释注释:〔1〕森似束:指竹子丛密,如同扎成一束束的。

森:森森然,密貌。

〔2〕千叶桃:碧桃。

簌(su速)簌:花纷纷落下貌。

〔3〕小年:年少时。

〔4〕上皇、太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

望仙楼 ,本在华清宫,此是作者的想象。

〔5〕炫转荧煌:光彩闪烁。

〔6〕备言:说尽。

〔7〕寒食:冬至后的一百零六天为寒食节。

唐俗在此前后三天禁火。

〔8〕贺老:指玄宗时以善弹琵琶闻名的一个艺人,名贺怀智。

压场屋:即今“压场”意。

唐人称戏场为场屋。

〔9〕此句诗人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娼。

善歌。

每岁楼下杯醭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之罢奏。

明皇遣高力大呼于楼上:欲遗念奴唱歌,分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

”未尝不悄然奉诏。

其为当时所重如此。

然而玄宗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遣从行而已。

”高力士,唐玄宗宠幸的宦官。

诸郎:侍卫或其他艺人。

〔10〕特赦:因禁火,故特许燃烛。

〔11〕掠削:稍稍理一下,旋装束:马上就装束停当。

〔12〕九天:宫中。

二十五郎:分王李承宁善吹笛,排行二十五。

吹管逐:即吹管伴奏意。

〔13〕逡巡:指节拍舒缓貌。

大遍:相当于“一整套(曲子)”的意思。

凉州:曲调名。

彻:完了,终了。

色色龟(qiu秋)兹:各种龟兹乐曲。

轰录续:陆续演奏。

〔14〕李慕句下自注云:“玄宗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

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诣验之。

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

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暮也。

’玄宗异而遣之。

”厌笛:按笛。

〔15〕大驾:皇帝的车驾。

队仗:仪仗队。

岐、薛:指玄宗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

(两人皆死于开元年间不与此时,这是诗人的误记。

) 〔16〕杨氏诸姨:指杨贵妃的三姐姐。

为玄宗封为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

斗风:形容车行快。

〔17〕东都破:指安禄山占洛阳。

安于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占洛阳,此是约言之。

过:指安禄山叛军沿途的所造成的破坏。

供顿:即供应。

〔18〕两京:指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

〔19〕门:一作闼,指门中小门。

〔20〕六:应作五。

〔21〕玄武 :唐德宗时建,花萼楼:玄宗时建、 〔22〕斫:砍。

〔23〕栉比:象梳齿一样紧挨在一起。

〔24〕文窗:雕有花纹的窗子。

窈窕:深貌。

〔25〕花钿:金属花片,妇女饰物。

风筝:此指一种檐鸣器 〔26〕衙:正门。

〔27〕指似:同指示。

〔28〕姚崇、宋王景:皆开元年间贤相。

燮理:调和。

阴阳:代指社会秩序。

〔29〕杨与李:指杨国忠、李林甫。

〔30〕庙谟:朝廷大计。

疮有(wei 委):疮疤。

〔31〕吴蜀平:指平江南的李奇与蜀中的刘辟。

〔32〕深望幸:深深希望皇帝临幸东都。

连昌宫,唐代皇帝行宫之一,高宗显庆三年(658)建,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宜阳)西十九里。

元和十三年(818),元稹在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任司马,写下这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的因由。

全诗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从“连昌宫中满宫竹”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写宫边老人诉说连昌宫今昔变迁。

前四句是一段引子,先从连昌宫眼前乱竹丛生,落花满地,一派幽深衰败的景象下笔,引出宫边老人。

老人对作者的泣诉可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小年进食曾因入”至“杨氏诸姨车斗风”,写连昌宫昔日的繁华盛况。

寒食节,百姓禁烟,宫里却灯火辉煌。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望仙楼上通宵行乐。

琵琶专家贺怀智作压场演奏,宦官高力士奉旨寻找著名歌女念奴进宫唱歌。

邠王李承宁(二十五郎)吹管笛,笙歌响彻九霄。

李谟傍靠宫墙按着笛子,偷学宫里新制的乐曲。

诗人在描绘了一幅宫中行乐图后,又写玄宗回驾时万人夹道歌舞的盛况。

第二层从“明年十月东都破”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写安禄山叛军攻破东都洛阳,连昌宫从此荒废。

安史乱平后,连昌宫也长期关闭,玄宗以后的五位皇帝都不曾来过。

直到元和十二年,使者奉皇帝命来连昌宫砍竹子,在宫门开时老人跟着进去看了一会,只见荆榛灌木丛生,狐狸野兔恣纵奔驰,舞榭楼阁倾倒歪斜,一片衰败荒凉。

安史乱后,玄宗依然下榻连昌宫,晚景凄凉。

宫殿成为蛇燕巢穴,香案腐朽,长出菌蕈来。

当年杨贵妃住的端正楼,如今物是人非,再不见倩影了。

第二大段从“我闻此语心骨悲”至“努力庙谟休用兵”。

通过作者与老人的一问一答,探讨“太平谁致乱者谁”及朝政治乱的因由。

诗中称赞姚崇、宋璟作宰相秉公选贤任能,地方长官清平廉洁,因而出现了开元盛世。

姚、宋死后,朝廷渐渐由杨贵妃操纵。

安禄山在宫里被贵妃养作义子,虢国夫人门庭若市。

奸相杨国忠和李林甫专权误国,终于给国家带来了动乱和灾难。

接着诗笔转而称赞当今宪宗皇帝大力削平藩镇叛乱,和平有望。

结句,作者意味深长地点明主旨:祝愿朝廷努力策划好国家大计,安定社稷,结束内战,不再用兵。

这首诗针砭唐代时政,反对藩镇割据,批判奸相弄权误国;

提出所谓“圣君贤卿”的政治理想。

它含蓄地揭露了玄宗及皇亲骄奢淫佚的生活和外戚的飞扬跋扈,具有一定的历史上的认识意义。

前代诗评家多推崇这首诗“有监戒规讽之意”,“有风骨”,把它和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同为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

这首《连昌宫词》在艺术构思和创作方法上,显然受到当时传奇小说的影响。

诗人既植根于现实生活和历史,又不囿于具体的历史事实,虚构一些情节并加以艺术的夸张,把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事件集中在一个典型环境中来描绘,写得异常鲜明生动,从而使主题具有典型意义。

例如,有关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连昌宫中的一段生活,元稹就不是以历史家严格实录的“史笔”,而是用小说家创造性的“诗笔”来描摹的。

据陈寅恪的考证,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没有一起去过连昌宫。

诗中所写,不少地方是根据传闻加以想象而虚拟。

如连昌宫中的所谓望仙楼和端正楼,实际上是骊山上华清宫的楼名。

李谟偷曲事发生在元宵节前夕东都洛阳的天津桥上,并不是在寒食节夜里连昌宫墙旁。

其他如念奴唱歌,二十五郎吹笛,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等,都不出现在寿安县的连昌宫内或宫前。

元稹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的事件集中在连昌宫内来铺叙,并且还虚构一些情节,用以渲染安史之乱前所谓太平繁华的景象,突出主题思想。

从诗的自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对念奴唱歌、李谟偷曲等事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不是不知道的,他如此处理,实在是有意识地学习唐人传奇所常用的典型化方法来创作。

这样一来,整首《连昌宫词》在某些细节上虽不符合具体的历史事实,但却形象地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某些本质方面,具有艺术的真实性。

至于诗中说到平吴蜀、定淮西等历史事件,则又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浓烈的现实感。

这首诗的情节,写得真真假假,假中有真,真假相衬,互相对照。

正如陈寅恪所指出的那样:“连昌宫词实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

”(《元白诗笺证稿》第三章)在我国叙事诗的发展史上,《连昌宫词》有独自的风格特色。

(何国治)出处全唐诗:卷419-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3916335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