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
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
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
不知沧海上,天遣几时回。
注释鹤注《唐志》:翰林无司马。
玄宗置翰林院,延文章之士,下至艺能伎术之流,皆待诏于此。
今曰勒碑,或是镌工之精者。
姜氏曰:《新唐书·吕向传》:“向进左补阙,帝自为文,勒石西岳,诏向为镌勒使。
”此虽权设,亦以士人为之。
鹤谓或待诏镌刻之流,若是杂流,公不须作诗推重矣。
《唐书》:“广州南海郡,属岭南道。
”冠冕通南极①,文章落上台②。
诏从三殿去③,碑到百蛮开④。
野馆穠花发⑤,春帆细雨来⑥。
不知沧海使,天遣几时回⑦。
(上四张赴南海,下四送张之意。
上写气象巍峨,下摹情景婉至。
冠冕,指翰林。
文章,指碑词。
三殿去,承上台。
百蛮开,承南极。
诏是遣官之命,开是勒文于石。
穠花细雨,去时春景。
沧海使回,来日程期。
《杜臆》:出使本有程限,但沧海易阻风涛,须俟天时之顺。
天遣二字,非公不能下。
)①《风俗通》:“黄帝始制冠冕,垂衣裳。
”王融诗:“迹殊冠冕客。
”《江赋》:“竭南极,穷东荒。
”原注“相国制文。
”②魏文帝云:“文章经国之大业。
”《晋·天文志》:“三台六星,西近文昌二星早上台,为司命。
次二星中台,为司中。
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
”③《两京新记》:“大明宫有麟德殿,在仙居殿西北。
”此殿三面,故以三殿为名。
白乐天诗“三殿角头宵直入”,是也。
④《诗》:“因时百蛮。
”《汉书·陈汤传》:“威振百蛮,武畅四海。
”《记》:南方曰蛮。
⑤谢惠连诗:“饮饯野亭馆。
”《诗》:“何彼穠矣,棠棣之华。
”毛苌曰:“穠,犹戎戎也。
”⑥《拾遗记》:魏文帝迎薛灵芸行者歌:“清风细雨杂香来。
”⑦黄生注结语暗用张骞事,既同姓,又出使,且往海上,用事精切,旧无注及者。
此诗,前四说得庄重,下半自须出之风秀。
先有讥“野馆浓花发”,谓似题酒馆。
“春帆细雨来”,谓似赠贾客。
此后人卧以俗见谈诗,未许妄评作者。
王嗣奭曰;
野馆穠花,极堪玩赏。
春帆细雨,又觉凄凉。
长途情景,在处有之,妙在描写深细。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5_23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42074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