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古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注释朱注此诗乃天宝中在京师作。

唐注时蔡侯饯别巢父,公在筵上赋此。

《唐书》:孔巢父,字弱翁,冀州人,早勤文史,少与韩准、李白、裴政、张叔明、陶酒隐居徂徕山,时号竹溪六逸。

朱注江东乃浙江以东。

《晋书》:谢安被召,历年不至,遂栖迟东土。

王羲之既去官,遍游东中诸郡。

皆谓会稽也,又云:考史,巢父以辞永王璘辟署知名,广德中始授右卫兵曹参军。

意巢父在天室间尝游长安,辞官归隐,史不及载耳。

旧注云:巢父察永王必败,谢病而归,公作此送之。

大谬。

巢父掉头不肯住①,东将入海随烟雾②。

诗卷长留天地间③,钓竿欲拂珊瑚树④。

(此叙巢父往江东。

孔之东游,志在遁世引年,故篇中多言神仙事。

)①《庄子》:鸿蒙拊髀雀跃掉头曰:“吾弗知。

”陶潜诗:“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②《吏记·秦始皇纪》:“方士徐市等人海求神药。

”江淹诗:“乘鸾向烟雾。

”③本集注巢父有《徂徕集》行于世。

古诗:“人生天地间。

”④东游近海,故引珊瑚树。

魏文帝诗:“遥望大海涯,钓竿何珊珊。

”《述异记》:郁林郡有珊瑚市,海客市珊瑚处也。

珊瑚碧色,生海底,一树数枝,枝间无叶,大者高五六尺。

《西京杂记》: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然。

赵曰:珊瑚树生海底石上,故以拂言之也。

深山大泽龙蛇远①,春寒野阴风景暮②。

蓬莱织女回云车③,指点虚无是征路④。

(此写东游景事。

龙蛇山泽,况其归隐之迹。

春寒野阴,纪其别去之时。

蓬莱征路,言当有同志契合也。

)①《左传》:“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②《汉·成帝纪》:阳朔元年二月,春寒。

颜延之诗:“庭昏见野阴。

”宋武帝诗:“粤值风景和。

”③蓬莱在东海之中,织女为吴越分野,故用之。

别本作仙人玉女,稍泛。

《汉·郊祀志》:蓬莱、方丈、瀛洲为三神山。

织女,见二卷《赠张垍》诗注。

司马相如《大人赋》:“排阊阖而入帝宫,载玉女而与之俱归。

”后汉桓君山《仙赋》:“乘凌虚无,洞达幽明,诸物皆见,玉女在傍。

”傅玄诗:“云为车兮风为马。

”陶隐居《真诰》:“朱关内真,以云车虚辕相适。

”④《抱朴子》:“莫不指点之。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

《大人赋》:“乘虚无而上假。

”陈子昂诗:”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

”自是君身有仙骨①,世人那得知其故②。

惜君只欲苦死留③,富贵何如草头露④。

(此称其隐志已决,爱惜而苦留,此世人不知巢父者。

富贵如草露,此巢父独有仙骨也。

)①葛洪《神仙传·刘根传》:神人曰:“汝有仙骨,故得见吾耳。

”又:严青居贫,忽有人以一卷素书与青,曰:“汝有仙骨,应得长生。

”②鲍照诗:“旁人那得知。

”《诗》:“憯不知其故。

”③苦死留,虽用方言,然亦有所本。

《庄子》:“苦死者。

”《世说》:羊孚食毕便退,遂苦相留。

④李峤诗:“富贵荣华能几时。

”《述征记》:八月一日作五明囊,盛草头露,洗眼,眼明。

《商君传》:“君之危若朝露。

”蔡侯静者意有余①,清夜置酒临前除②。

罢琴惆怅月照席③,几岁寄我空中书④。

南寻禹穴见李白⑤。

道甫问讯今何如⑥。

(结出送孔呈李之意。

置酒者蔡也;

惆怅者公也,寄书道讯者孔也,宾主一齐收拾矣。

此章前三段,各四句。

末段,六句收。

)①梦弼谓:蔡侯为人恬静而意气有余。

今按:谢灵运诗:“还得静者便。

”公三用之。

如《贻阮隐居》诗云“贫知静者性。

”《寄张彪》诗云“静者心多妙。

”师氏以静为蔡侯名,误矣。

②魏文帝诗:“清夜延宾客。

”陆机诗:“置酒高堂。

”前除,庭前阶除也。

王勃诗:“倾影赴前除。

”③沈佺期诗:“罢琴明月夜。

”楚辞:“惆怅兮而私自怜。

”注:“惆怅,悲哀也。

”④陶弘景《左仙公萧公碑》:有人漂海,随风吵漭无垠,忽值神岛,见人授书一函,题曰:“寄葛公。

”令归吴达之,上云神仙事。

钱笺《西溪丛语》:空中书,用史宗事,乃蓬菜仙人也。

洪庆善云“雁足书”,非是。

朱注《梁高僧传》:蓬莱道人,寄书小儿至广陵白兔埭,令其捉杖飘然而往,足下时闻波涛。

或云:有商人海行,见一沙门求寄书史宗。

同侣欲看书,书著船不脱,及至白兔埭,书飞起就宗,宗接而将去。

宗后憩上虞龙山寺,会稽谢邵、魏迈之等皆师焉。

《列子》:“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

”《南史》:褚翔少有孝行,闻空中弹指。

⑤《史记自序》:“上会稽,探禹穴。

”周珽注:禹穴有两处,蜀之石泉,禹生之地,古碑刻有太白书“禹穴”二字。

今绍兴会稽亦有禹穴,乃窆所也。

天宝初白居会稽,故云。

南寻句,一作“若逢李白骑鲸鱼”。

按:骑鲸鱼,出《羽猎赋》。

欲传太白醉骑鲸鱼,溺死浔阳,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

⑥古诗:“幸可广问讯。

”王洙曰:一本云:”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书卷长携天地间,钓竿欲拂三珠树。

我拟把袂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露。

深山大泽龙蛇远,花繁草青春日暮。

仙人玉女回云车,指点虚无引归路。

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讯今何如。

”按:别本止十二句,语虽简净,然少宕逸风神,还依诸家本为正。

刘勰曰:七言成章,必优柔和平。

长短措词,贵抑扬顿挫。

范梈曰:七言古诗,要铺叙,要开合,要风度,要迢递、险怪、雄峻、铿锵,忌庸俗软腐,须是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

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奇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

备此法者,唯李、杜也。

开合灿然,音韵锤然,法度森然,学问充然,义论超然。

又曰:七言长古,篇法有八:曰分段、过段、突兀、字贯、赞叹、再起、归题、送尾。

分段如五言,过段亦如之。

稍有异者,突兀万仞,则不用过句,陡顿便说他事。

杜诗大多如此,岑参专尚此法,为一家数。

字贯,前后重三叠四,用两三字贯串,极精神好诵,岑参所长。

赞叹如五言。

再起且如一篇三段,说了前事,再提起从头说去,谓反覆有情,如《魏将军歌》、《松子障歌》是也。

归题,乃本末一二句,缴上起句,又谓之顾首,如《蜀道难》、《古别离》、《洗兵马行》是也。

送尾,则生一段余意结末,或反用,或比喻用,如《坠马歌》曰“君不见嵇康养生被杀戮”,又曰“如何不饮令人哀”。

长篇有此,便不迫促,甚有从容意思。

王世贞曰:歌行有三难,起调一也,转节二也,收结三也。

惟收为尤难。

如作平调,舒徐绵丽者,结须为雅词,勿使不足。

奔腾汹涌,驱突而来者,须一截便住,勿留有余。

中作奇语,峻夺人魄者,须令上下脉相顾,一起一伏,一顿一挫,有力无迹,方成篇法。

又曰:李杜歌行之妙,冠于盛唐。

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者,太白也。

使人慷慨激烈,歔欷欲绝者,子美也。

谢榛曰:七言长古之法,如波涛初作,一层紧一层,拙句不失大体,巧句不害正气,铺叙意不可尽,力不可竭,贵有变化之妙。

胡应麟曰:五言古至两汉,无论中才,即大匠国工,履冰袖手。

七言古,苟天才雄赡,而刻意前规,则纵横排荡,滔滔莽莽,千言不穷,点笔立就,无不可者。

然五古才力不足,可勉而能。

七古非才力有余,断不至此也。

又曰:七言长歌,非博大雄浑,横逸浩瀚之才,鲜克办此。

盖歌行不难于师匠,而难于赋授;

不难于挥洒,而难于蕴藉;

不难于气概,而难于神情;

不难于音节,而难于步骤;

不难于胸腹,而难于首尾。

学者须寻其本色,即千言钜什,亦不使有一字离去,乃为善耳。

又曰: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未脱梁陈也。

张、李、沈、宋,稍汰浮华,渐趋平实,唐体肇矣,然而未畅也。

高、岑、王、李,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织修短,得衷合度,畅矣,然而未大也。

太白、少陵,大而化矣,能事毕矣。

降而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

元相白傅,起而振之,敷演有余,步骤不足。

昌黎而下,门户竞开,卢金之拙扑,马异之庸猥,李贺之幽奇,刘叉之狂谲,虽浅深高下,材局悬殊,要皆曲径旁蹊,无取大雅。

张籍、王建,稍为真淡,体益卑卑。

庭筠之流,更事绮绘,渐入诗余,古意尽矣。

又曰:初唐七言古,以才藻胜,盛唐以风神胜,李、杜以气概胜,而才藻风神称之,加以变化灵异,遂为大家。

又曰:李、杜歌行,虽沉郁逸宕不同,然皆才大气雄,非子建、渊明判不相入者比。

又曰: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唯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16_24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4361396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