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御赴安西

朝代:作者: 高适 体裁: 五律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释这是一首送别诗。

“侍御”即侍御史的简称,官名。

“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附近。

作者为了送他的朋友李侍御到安西,写了这首诗。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意思是你这即将远行的人(行子,指李侍御)对着我这个行踪不定的人(飞蓬,作者自指),可是,我却在为你送行,一会儿你就要骑上披着铁甲的战马(铁骢)而转战边疆了。

我自己留在这里也象风中飘荡的秋蓬一样,飘泊无定。

送别友人时,心中本来就为惜别伤离的情绪所苦恼,自己作为送行者,也是象风中的蓬草一样,到处飘泊,踪迹不定,更增加了无限惆怅的心情。

这里作者以“飞蓬”来形容,就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心中的感慨。

第二联是写饯行时的举杯谈心。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意思是说,你要到万里外的安西去建功立业,临别时,我有千言万语要对你说,然而我这惜别的情怀,只能用举杯对饮来表示。

心中多少事,尽在不言中,这里边的寓意是很深刻的。

什么心事,这里没有具体写出,但却可以从下面两联的描述中体会出来。

第三联写他们别后将分处遥远的两地。

李侍御要到阻挡敌人的燕支山以外,而他自己呢,却留在太白山东面的长安。

今后人们将会更加互相担心,互相怀念。

“虏障”,是阻挡敌人的关塞,指居延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这里是用这些边远地方,借指遥远的安西。

“燕支”,即燕支山,也写作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境内,这里也是借指遥远的边地安西。

汉代霍去病伐匈奴,大获全胜,乘胜追击,过燕支山千余里,平定边患,胜利归来。

这里借用燕支山,也含有祝愿远行从军的友人能早日胜利归来的意思。

“秦城”,长安城。

“太白”,山名,即终南山的太乙峰,在长安的西边。

“虏障燕支北”,是友人将要从军远去的地方。

“秦城太白东”,指高适暂时客居之处。

最后两句是劝慰的话。

说,尽管你将要去的地方有万里之遥,朋友之间的离别之苦也的确令人难过,但是要把心放宽些,不要因别离而心情惆怅,应该为捍卫国家的安全而贡献力量。

“看取宝刀雄”,是一种象征的手法,意思是让宝刀发挥威力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全诗写了依依惜别的心情,也写了举杯谈心,互相劝慰的场面,感情非常真挚,调子是高昂的。

这正反映了盛唐诗歌中奋发图强,保卫祖国的积极精神。

出处全唐诗:卷214_29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4628891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