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送远秋风落,西征海气寒。
帝京氛祲满,人世别离难。
绝域遥怀怒,和亲愿结欢。
敕书怜赞普,兵甲望长安。
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宽。
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
垂泪方投笔,伤时即据鞍。
儒衣山鸟怪,汉节野童看。
边酒排金醆,夷歌捧玉盘。
草轻蕃马健,雪重拂庐干。
慎尔参筹画,从兹正羽翰。
归来权可取,九万一朝抟。
注释鹤注此当是至德二年秋作。
诗云“帝京氛祲满”,时京师尚未收复也。
朱注《旧唐书》:至德元载,吐蕃遣使和亲,愿助国讨贼。
二载三月,吐蕃遣使和亲,遣给事中南巨川报命。
诗云“慎尔参筹画”,杨盖赞巨川以行。
送远秋风落,西征海气寒①。
帝京氛祲满②,人世别离难③。
(首叙送杨出使。
秋风记时,西征记地,氛祲感世事,别离念交情。
)①潘岳赋:“潘子凭轼西征。
”海,谓青海。
梁元帝诗:“海气旦如楼。
”②王僧达诗:“远山敛氛祲。
”③《楚辞》:“予既不难夫离别。
”绝域遥怀怒①,和亲愿结欢②。
敕书怜赞普③,兵甲望长安④。
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宽⑤。
子云清自守③,今日起为官。
(此叙奉使之故。
绝域二句,谓吐蕃请讨禄山。
敕书二句,谓朝廷望其助兵。
宣命惟良,指巨川为正使。
子云起官,指杨六为幕判。
)①李陵书:“刭身绝域之表。
”《左传》:“使君怀怒,以及敝邑。
”②《汉书·娄敬传》:使敬往结和亲之约。
③《唐书》:吐蕃俗谓疆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其妻曰末蒙。
④《秦国策》:武安君曰:“缮治兵甲。
”⑤《周书》:“惟良折狱。
”《杜诗博议》:《汉书》宣帝曰:“与我共理者,其惟良二千石乎?
”此诗用惟良本此,亦友于贻厥之类。
李嘉佑《送五叔守歙州》诗“新安江自绿,明主重惟良”可证。
时杨判官必膺郡守推荐,衔命入蕃,故曰“惟良待士宽”也。
⑥朱注《汉书》言子云系出扬侯,其字不从木。
按晋羊舌氏食邑于扬,曰扬食我,后分其田为三县,曰平阳杨氏,则扬与杨同出一姓,故杨修有吾家子云之语。
或疑此送杨判官,不合用子云事,盖失考耳。
《扬雄传》:雄三世不徙官,有以自守,泊如也。
垂泪方投笔①,伤时即据鞍②。
儒衣山鸟怪③,汉节野童看④。
边酒排金碗,夷歌捧玉盘⑤。
草肥蕃马健,雪重拂庐干⑥。
(此叙西行景事。
上四言中途,下四言至蕃。
《杜臆》:垂泪伤时,有关臣谊。
草肥雪干,善摹边景。
)①《班超传》:超为官佣书久。
劳苦,投笔叹曰:“丈夫当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乎?
”②《马援传》:援请讨五溪蛮,据鞍顾盼,以示可用。
③《杜臆》:“儒衣山鸟怪”,与“壮士耻为儒”同一感慨。
《汉·律历志》:古之大夫,儒衣。
庾信诗:“山鸟一群惊。
”④苏武杖汉节,注见本卷。
⑤《蜀都赋》:“夷歌成章。
”梁简文帝诗:“玉盘余自尝。
”⑥《唐书》:吐蕃赞普联桑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部人处小拂庐。
慎尔参筹画①,从兹正羽翰②。
归来权可取,九万一朝抟③。
(末勉其成功归国。
朱注借兵非美事,又恐其屈节外藩,故以慎谋画,正羽翰戒之,欲其伸中国之威,不辱君命也。
权位可取,言不终于判官。
张注谓借兵之举,权且取之,乃曲说也。
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①《晋纪·总论》:“筹画军国。
”②何逊时:“无因生羽翰,千里暂排空。
”③《庄子》:“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罗大经曰:叶石林云:杜工部诗,对偶至严,而《送扬六判官》云“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独不相对。
窃意今日字,当是令尹字,传写之讹耳。
余谓不然,此联之工,正为假云对日,两句一意,乃诗家活法。
若作令尹字,则索然无神,夫人能道之矣。
且送杨姓人,故用子云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
如“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篇”之句,亦是假以第对儿。
按:元、白、刘宾客辈《汝洛唱和集·九日送人》“清秋方落帽,子夏正离群”,假对之工,本于杜句。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5_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4683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