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敧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释此自射洪之通泉而作也。
鲁訔曰:《地理志》:通泉县,在梓州东南百三十里,去县十五里有佳山水,俗号沈家坑,公至此眺览山水而作。
《旧唐书》:通泉,汉广汉县地,隋县也。
《寰宇记》:通泉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东临涪江,绝壁二十余丈,水从山顶涌出,下注涪江。
《新书》:大历二年属遂州一月。
按:唐通泉县,今并入射洪县。
溪行衣自湿①,亭午气始散②。
冬温蚊蚋集③,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④,敬倾出高岸⑤。
(此记山行之迹。
晓行沾雾,至午方收。
蚊蚋集,见地暖。
凫鸭乱,见境幽。
登顿、欹倾,来路崎驱也。
)①刘孝威诗:“溪行暗难开。
”庾信诗:“山深云湿衣。
”②《天台赋》:“羲和亭午,游气高褰。
”③刘伶诗:“蚊蚋归丰草。
”④登顿,登而且顿。
谢灵运诗:“山行穷登顿。
”江淹诗:“曾阴万里生。
”⑤《诗》:“高岸为谷。
”驿楼衰柳侧①,县郭轻烟畔②。
一川何绮丽③,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此记驿前之景。
从驿望郭,通泉已近也。
川自山而注江,故见其骑丽。
远寂寞,遥望悠然。
夕滋漫,晚照增辉。
)①谢脁诗:“衰柳尚沉沉。
”②何逊诗:“轻烟淡柳色。
”③刘桢诗:“绮丽不可忘。
”伤时愧孔父①,去国同王粲②。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未叙己情,见山水不足以舒忧也。
此章,前二段各六句,末段四句收。
)①杜修可曰:孔子叹凤、泣麟,皆伤时之意。
②赵次公曰:汉献帝西迁,王粲之荆州依刘表。
其《七哀》诗云:“西京乱无象,豺虎方构患。
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0_13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53667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