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五首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注释鹤注编在乾元二年秦州作。
蛰龙三冬卧①,老鹤万里心②。
昔时贤俊人③,未遇犹视今④。
嵇康不得死⑤,孔明有知音⑥。
又如拢抵松⑦,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⑧,岁久为枯林。
(此诗见贤者在世,贵逢知己。
后四章,皆发端于此。
在六句分截。
上言抱志欲伸,今古皆然。
下言遭遇不同,荣辱遂异。
用此意作起结,章法甚古。
叔夜、孔明,不宜专承卧龙,亦不当分顶龙鹤。
起语乃托兴,盖自伤不得志而发欤?
)①《易》:“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②黄生注老鹤,指嵇康。
《世说》:人言嵇延祖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曰:“君未见其父耳。
”《舞鹤赋》:“结长悲于万里。
”③《后汉·周燮传》:“开东阁,延贤俊。
”④《京房传》:“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
”⑤《晋书》:钟会以;
日憾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语康欲助毋丘俭,杀之。
⑥《蜀志》:诸葛亮躬耕拢亩。
徐庶言于先言曰:“孔明,卧龙也,将军宜在驾过之。
”先王遂诣亮。
陶潜诗:“知音苟不存。
”⑦蔡岂《汉津赋》:“上控陇坻,下接江湖。
”⑧王绩《咏松》诗:“何时畏斧斤,几度经霜雪。
”其二昔者庞德公①,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②,处士节独苦③。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署。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④。
举家隐鹿门,刘表焉得取。
(此言不能如孔明之救时,则当如庞公之高隐,上四叙述其事,下六推见其心。
《杜臆》:“岂无济时策”,公自寓也。
)①《后汉书》:庞德公居岘山南,未尝入城府,荆州刺史刘表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暮而得所栖。
鼋鼍穴于深渊,夕而得所宿。
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而已。
”因释耕陇上。
表叹息而去。
后遂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②晋习凿齿撰《襄阳耆旧记》。
③鲍照诗:“投心障苦节,隐迹避荣年。
”④《淮南子》:“水深则鱼聚,木茂而鸟乐。
”曹植《离思赋》:“水重深而鱼悦,林修茂而鸟喜。
”其三陶潜避俗翁①,未必能达道②。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③。
达生岂是足④,默识盖不早⑤。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⑥。
(彭泽高节,可追鹿门。
诗若有微词者,盖借陶集而翻其意,故为旷达以自遣耳,初非讥刺先贤也。
)①《晋书》:陶潜,字元亮,博学善属文,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为镇军建威参军事,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种秫谷,妻子固请,五十亩种秔。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耶。
”义熙三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辞》。
②《墨子》:“未必达吾道。
”③陶有《饮酒》诗:“颜渊故为仁,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④《庄子》:“达生之情者傀。
”注:“傀,大也。
”谢灵运诗:“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⑤孔融《荐祢衡表》:“弘羊潜计,安世默识。
”⑥陶有《责子》诗:“白发垂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又《命子》诗云:“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黄庭坚曰:子美困于山川,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寄之渊明以解嘲耳。
诗名曰《遣兴》,可解也。
其四贺公雅吴语①,在位常清狂②。
上疏乞骸骨③,黄冠归故乡④。
爽气不可致⑤,斯人今则亡⑥。
山阴一茅字⑦,江海日清凉⑧。
(贺孟二公,皆当时人物。
论古而并及此者,以故交零落,并为遣兴之词也。
吴语清狂,写其语言意态。
乞身归里,记其出处大节。
鉴湖一曲,茅字在焉,抚遗迹而仰流风也。
上四生前,下四殁后。
)①《旧唐书》:贺知章为礼部侍郎,取舍非允,门荫子弟,喧诉盈庭。
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
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天室三载,因病恍榴,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
上许之。
《世说》:刘真长见王丞相,出,人问云何,答曰:“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
”②《汉书·昌邑王贺传》:“贺清狂不慧。
”左思《魏都赋》:“仆党清狂。
”③《史记》:范增愿请骸骨归。
④《记·郊特牲》:野夫黄冠。
刘删诗:“名山本郁盘,道士贵黄冠。
”吴注:隋李播仕隋,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即淳风之父。
⑤《世说》:王徽之以手板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
”⑥《论语》:“今也则亡。
”⑦山阴,越州也,在会稽山北,故名。
⑧《古今乐录》:庄周引声歌:“岩岩之石,幽而清凉。
”山阴西有浙江,东有曹娥江,两江近海,随潮出入,故有江海凄凉之句。
其五吾怜孟浩然①,裋褐即长夜②。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③。
清江空旧鱼④,春雨余甘蔗⑤。
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⑥。
(高、岑、王、孟,并驰声天宝间。
孟独布衣终身,早年谢世,乃处士之最可悲者。
清江以下,望襄阳而感叹。
空、余二字,见物在人亡。
《杜臆》:浩然之穷,公亦似之,怜孟正以自怜也。
)①孟浩然初名浩,后以字行。
《旧书》: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卒。
②《南史》:范蔚宗在狱中题扇曰:“即长夜之悠悠。
”③鹤注:“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乃孟诗也,公就举其诗以称之。
梦弼曰:鲍谓明远,谢谓三谢,乃灵运、惠连、玄晖也。
《温子升传》: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凌颜、轹谢、含任、吐沈。
”④《襄阳耆旧传》:汉水中鳊鱼甚美,即槎头鳊。
浩然诗:“试垂竹竿钓,果见槎头鳊。
”⑤王士源《浩然集序》:“灌园艺圃以全高。
”张载诗:“江南郡蔗,醴液丰沛。
三巴黄甘,瓜州素奈。
”则襄阳旧有蔗也。
⑥郭璞诗:“抚心独悲吁。
”吒,怒也。
梦弼曰:“襄阳在秦州东南。
公寓秦州,故望东南之云而悲诧。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18_12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5448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