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朝代:作者: 刘叉 体裁: 七古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

奇就奇在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刀,又为什么受到磨损呢?

诗中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

韩愈亦有“事随日生”之句,意同。

当时正是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

作者经常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

每当这种时候,作者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而结果却不得不“磨损胸中万古刀”。

作者是个富有正义感的诗人。

《唐才子传》说他在少年时期“尚义行侠,旁观切齿,因被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更改志从学。

”这位少时因爱打抱不平而闹过人命案的人物,虽改志从学,却未应举参加进士考试,继续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

他自幼形成的“尚义行侠”的秉性,也没有因“从学”而有所改变,而依然保持着傲岸刚直的性格。

只是鉴于当年杀人亡命的教训,手中那把尚义行侠的有形刀早已弃而不用,而自古以来迭代相传的正义感、是非感,却仍然珍藏在作者胸怀深处,犹如一把万古留传的宝刀,刀光熠烁,气冲斗牛。

然而因为社会的压抑,路见不平却不能拔刀相助,满腔正义怒火郁结在心,匡世济民的热忱只能埋藏心底而无法倾泻。

这是何等苦痛的事情!

他胸中那把无形的刀,那把除奸佞、斩邪恶的正义宝刀,只能任其销蚀,听其磨损,他的情绪又是多么激愤!

作者正是以高昂响亮的调子,慷慨悲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首诗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自己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艺术手法可谓高妙。

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还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

这种新奇的构思和警辟的比喻,显示了刘叉诗的独特风格。

(李廷先)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588212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