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何氏五首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沈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流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注释鹤曰前云“千章夏木清”,初游在夏,此云“春风啜茗时”,重游在春矣。

前属天宝十二载,则此当是天宝十三载。

诗又云“何日沾微禄”,乃是未授官时也,若十四载,则已授河西尉,又改率府胄曹矣。

问讯东桥竹①,将军有报书②。

倒衣还命驾③,高枕乃吾庐④。

花妥驾捎蝶⑤,溪喧獭趁鱼⑥。

重来休沐地⑦,真作野人居⑧。

(此章为重过而作,又是总起。

上四,重过之由,下四,重过之景。

洪仲注去夏之笋,隔年成竹,故云问竹。

倒衣命驾,望公朝至。

高枕吾庐,要公夜宿。

《杜臆》将二句作报书中语,是也。

旧云公视何园为吾庐,几于冒认己有矣。

花妥溪喧,林中见闻,二句倒装,本言莺捎蝶而花堕,獭趁鱼而溪喧耳。

黄生曰:野人居,承休沐地,皆就将军言。

与长孙正隐诗“歌钟虽戚里,林薮是山家”同意。

旧以野人居属公自言者,非。

按:后章有“耽野趣”之句,知黄说不易矣。

曰还、曰重,俱点重游。

①《古诗为焦仲卿妻》:“幸可广问讯”。

顾注东桥,即第五桥。

问讯云竹,此暗翻“看竹何须问主人”事。

②陈琳乐府:“报书往边地。

”③《诗》:“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司马相如《美人赋》:“命驾而东。

”《晋书》:吕安与嵇康友,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④《国策》:“未得高枕而卧也。

”陶潜诗:“吾亦爱吾庐。

”⑤黄希曰:《曲礼正义》云:妥,下也。

苏氏云:关中人谓落为妥。

三山老人曰:花妥,即花堕也。

捎,取也,掠也。

⑥《月令》:“獭祭鱼。

”⑦《汉书·张安世传》:休沐未尝出。

汉制:内臣,五日一出休沐。

注:“言休息沐浴也。

”⑧庾信《小园赋》:“名为野人之家。

卢元昌曰:天宝间,五家竞开第舍,一堂之费,动逾千万,至且撤韦氏宅为虢国居,又于亲仁坊起禄山第,莫不穷极壮丽。

公子将军,特表曰野人居,取其俭朴以风世也。

其二山雨樽仍在①,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②,天清皇子陂③。

向来幽兴极,步屧向东篱④。

(次章,备写重来景事。

樽榻依然,言主人能置酒而留宾。

犬迎客,去年习见也,鸦护儿,今春乳子也,四句皆重游意。

寺前云薄,陂上天清,方喜雨后初晴,故幽兴勃然,遂向东篱而览胜。

末句起下平台之游。

雨中对酒,故言樽在。

尘封榻上,故云沙沉。

落巢,谓新雏生落巢中。

或云鸦儿落地,或云新巢落成,俱非。

此章幽兴,与前游首章相应。

)①王融诗:“潺湲石溜泻,绵蛮山雨闻。

”②尹式诗:“云薄鳞逾细。

”朱注《唐书》:长安县南五十里太和谷有太和宫,武德八年置,贞观十年废,二十一年复置,曰翠微宫,笼山为苑,元和中以为寺。

《长安志》:翠微宫,在万年县外终南山之上。

公诗已云翠微寺,恐非元和间所改也。

③晋曹毗诗:“天清月晖澄。

”《水经注》:潏水,上承皇子陂于樊川,其地即杜之樊乡也。

《十道志》:秦葬皇子,起冢陂北原上,故名皇子肢,隋改承安,唐复旧。

《杜臆》:《名胜志》:杜曲在西安府之东,子美旧居。

韦曲在城南,韦曲之东,有郑庄,即郑虔所居,西有塔坡,何将军之山林也。

皇子陂,在韦曲之西。

以皇对翠,乃借对法,岑参《早朝》诗“紫陌”“皇州”作对,亦此法也。

④《宋书》:袁粲为丹阳尹,尝步屧白杨郊野间。

《说文》:“屧,履中荐也。

”陶潜诗:“采菊东篱下。

”此章后四句,顾宸谓翠寺、皇陂,公幽兴所注,故过东篱而往游于此。

其说非也。

若果游其地,不应轻点陂寺,况翠寺在南,皇陂在西,又不当向东篱而迂道。

周篆谓翠寺、皇陂,前游之幽兴已极,故过东篱而别寻佳胜。

此说亦非。

若果属前游,何不于前十章叙入?

且昆池、柳渚,俱经旁记,何独遗此胜地耶?

原来翠寺、皇陂,只言遥望之景,诗意主在云薄天清,晴光可爱,以逗起末句耳。

按顾注:此章云“向来幽兴极”,是追忆从前,下章云“自今幽兴熟”,是预期后日,两章系相照应。

《杜臆》疑“幽”“兴”叠见,欲改作“游兴极”,反失作者之旨。

其三落日平台上①,春风啜茗时②。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③。

翡翠鸣衣桁④,蜻蜓立钓丝⑤。

自今幽兴熟⑥,来往亦无期⑦。

(三章,叙平台之游。

平台记地,春风记时。

点笔题诗,平台之趣写得萧散。

翡翠晴蜒,春时之景写得工细。

六句皆今日幽兴。

来往无期,欲常览此胜也。

曰极,曰熟,又点重游。

)①张率诗:“平台寒月色,池水怆风威。

”②赵汸疑后游在夏,因改“春风”作“薰风”,今依鹤注,直是春游。

③赵云:置砚于石栏,而题诗于桐叶。

《杜臆》:砚在石栏而身坐台上,故须斜点笔。

笔点,以笔濡墨也。

④《说文》:“翡,赤羽雀。

”“翠,青羽雀。

”张正见诗:“竹竿鸣翡翠”。

《韵会》:“桁,竹竿也。

”顾云:晒衣之桁。

古乐府:“还视桁上无悬衣。

”⑤《楚国策》:蜻蜒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

《诗》:“其钓维何,维丝伊緍。

”⑥陈子昂诗:“山深兴转幽。

”⑦陶潜诗:“披草共来往。

”始而雨,既而晴,渐至日落,尽一日之兴矣,故下章不复言游,而惟称美将军。

布置次第俱秩然有条。

其四颇怪朝参懒①,应耽野趣长②。

雨抛金锁甲③,苔卧绿沉枪④。

手自移蒲柳⑤,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⑥。

(四章,美将军逸兴。

将军懒于朝参考,因耽野趣之长也。

抛甲卧枪,见朝参之懒。

移柳足粱,见野趣之长。

末引渊明事,以方其高致。

抛甲于雨,卧枪于苔,即前游“不好武”意。

《杜臆》:自移,见不耽骄贵。

才足,见甘于淡泊。

白日羲皇,言可神游千古,不须高卧也,乃翻用陶语。

此章幽意,与前游末章相应。

)①王右军帖:“吾怪足下朝参少晚。

”②谢惠连诗:“萧疏野趣生。

”③薛苍舒曰:车频《秦书》:符坚使熊邈造金银细铠,金为线以缧之。

今谓甲之精细者为锁子甲,言相衔之密也。

《唐六典》:甲之制十有三,今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鎚、锁子,皆铁甲也。

崔颢诗:“错落金锁甲。

”④《武库赋》:“绿沉之枪。

”《西溪丛话》:绿沉,以调绿漆之,其色深沉,如漆调雌黄之类。

杨慎《丹铅录》:《邺中记》: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绿沉色,或紫绀色。

王羲之《笔经》云:有人以绿沉漆管见遗。

虞世南诗:“绿沉明月弦。

”刘劭《赵都赋》:“弩有黄间绿沉。

”梁简文诗:“吴戈夏服箭,骥马绿沉弓。

”杨巨源诗:“吟诗白羽扇,校猎绿沉枪。

”皆谓以绿沉色为漆,饰枪柄耳。

朱注吴曾《漫录》:古乐府“绿沉明月弦”,此弓亦号绿沉也。

《宋元嘉起居注》:广州刺史韦朗作绿沉屏风。

《六典》:鼓吹工人之服,亦有绿沉。

此以绿沉饰器服也。

《南史》:任彦升卒,武帝方食西苑绿沉瓜。

皮日休《新竹》诗:“一架三百本,绿沉森冥冥。

”皆言其色也。

⑤《尔雅疏》:“杨,一名蒲柳,生泽中,可为箭笴。

”⑥《陶潜传》:“夏日虚间,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其五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①。

蹉跎暮容色②,怅望好林泉③。

何日沾微禄④,归山买薄田⑤。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⑥。

(此首叙临别之意,又是总结。

上四深羡林泉之胜,下则欲谋归老于此地也。

考是年公方四十,而云“暮容色”者,蹉跎不遇,因有慨于暮景耳。

卢注时虽参列选序,而尚未定官,故叹微禄难沾。

)①旧注《礼记注》云:判,半也。

朱注古音多四声互用,唐人犹知此法,如“判”字本去声,亦读乎声。

《吴越春秋》“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王筠《行路难》“含情蓄怨判不死”,是也。

音义与“■”同。

杜诗“■”字多作“判”。

此诗“可判年”,犹云可■却一年耳。

又孙勔《唐韵》,■字收入二十三阮:《玉篇》,■一音伴。

则■字正可从仄声叶,非半年之解。

②《世说》:周处曰:“年旦蹉跎,终无所成。

”《颜氏家训》:“憔悴容色。

”③谢朓诗:“怅望一途阻。

”《北史》:韦敻淡子荣利,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时对琴书,萧然自远。

④《后汉·独行传》:赵苞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

”⑤《世说》:深公答支遁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

”《隋书》:王通教授河汾间,曰:“通有先人之敝庐,足以蔽风雨,薄田足以具檀粥。

”⑥初云樽在,末云把酒,见始终好客。

周弘让诗:“把酒念浮生。

”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6012627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