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因过常少仙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

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注释草堂本编在上元二年青城诗内。

洪容斋《随笔》:杜诗《过常少仙》,蜀本注云:应是言县尉也。

县尉谓之少府。

昔梅福为尉,有神仙之称。

少仙者,犹今俗呼为仙尉。

朱注诗末幽人,指常少仙也。

黄鹤云:少仙,当是常征君。

公后有《寄常征君》诗:“征君晚节傍风尘。

”野桥齐渡马①,秋望转悠哉。

竹覆青城合②,江从灌口来。

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③。

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④。

(上四野望之景,下四过常情事。

青城、灌口,野望所见。

入村,访常也。

尝果,留公也。

日尽未遣,见其欸洽多情。

方云:野外之桥,可连骑青少,齐渡马三字,写景特佳。

《杜臆》:少府称幽人,知非在任者。

)①沈佺期诗:“野桥疑望日。

”②鹤曰:“蜀州青城县有青城山,州内又有灌口。

《元和郡县志》:灌口山,在彭州导江县西北二十六里,蜀州东北至彭州一百二十里,汉文翁穿湔江灌溉,故以灌口名。

洙曰:秦守李冰疏凿离堆,以灌蜀土,因得名。

范成大《吴船录》:将至青城,当再渡绳桥,桥长百二十丈,分为五架,桥之广,十二绳排连之。

《元和郡县志》:大江经青城县北,去县二里。

③宋祁《益部方物赞》:“天师栗,生青城山中,他处无有,似栗,味美,以独房为贵,久食已风挛。

”《西溪丛语》:《集韵》:“皱,侧尤切,革文蹙也。

”《汉上题襟》:周繇诗:“闻栗弋之紫皱。

”贯休云:“新蝉避栗皱。

又云:“栗不和皱落。

”即栗蓬也。

蔡曰:皱当作皴,皮裂也。

④《易》:“利幽人之贞。

”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6_67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6073544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