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情

朝代:作者: 李端 体裁: 七绝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注释注释:这首诗,明白晓畅,诗人以清新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含蓄细腻,楚楚动人,令人读了之后,自然对她产生深厚的同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起笔描绘了黎明前寥廓空寂的天宇,这里全诗的背景。

随后,诗笔从室外转向室内,描绘了另一番景象:“孤灯未灭梦难成。

”天已将明,孤灯闪烁,诗中女主人公仍在那儿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她有什么心事?

这里已经产生一个悬念。

可是,作者似乎并不急于解决这个悬念,而是把笔墨继续集中在那位少妇身上:“披衣更向门前望”。

这神情就更奇怪了。

她在等待什么?

要去看什么?

悬念进一步加深。

“不忿朝来鹊喜声!

”啊,原来是黎明时分那声声悦耳动听的喜鹊鸣叫,把她引到门前去的。

“乾鹊噪,行人至。

”这不明明预兆着日夜思念的“行人”──出了远门的丈夫马上要回来吗?

所以她忙不迭地跑到门前去了。

可是,门外只有车尘马迹、稀稀落落的行人,哪里有丈夫的影儿!

她伤心透了:一方面是由于失望;

另方面她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不忿”(即不满、恼恨)二字,正传达出少妇由惊喜陡转忧伤的心情。

喜鹊是无辜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责怪女主人公无知、任性。

长夜漫漫,孤灯独对,该是什么滋味!

“不忿朝来鹊喜声!

”这不仅是对一只鸟儿的恼恨,这里凝聚着的是对丈夫痴恋的深情、多年来独守空房的痛苦以及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无望的怨叹。

这首诗末一句写得特别出色。

它不仅带着口语色彩,充满生活气息,而且在简洁明快中包容着丰富的情韵。

诗人作了十分精炼的概括,把少妇起床和后来恼恨的原因都略去不提,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

诗意就变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了。

(周锡)出处全唐诗:卷286_66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6538445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