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古

大旱山岳燋,密云复无雨。

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

封内必舞雩,峡中喧击鼓。

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

吁嗟公私病,税敛缺不补。

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

暴尪或前闻,鞭巫非稽古。

请先偃甲兵,处分听人主。

万邦但各业,一物休尽取。

水旱其数然,尧汤免亲睹。

上天铄金石,群盗乱豺虎。

二者存一端,愆阳不犹愈。

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

复吹霾翳散,虚觉神灵聚。

气暍肠胃融,汗滋衣裳污。

吾衰尤拙计,失望筑场圃。

注释此记旱雷也。

鹤编在大历元年。

《旧史》:是年春旱,至六月庚子始雨。

大旱山岳焦①,密云复无雨②,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③。

封内必舞零④,峡中喧击鼓⑤。

真龙竟寂寞⑥,上梗空偻俯⑦。

吁嗟公私病⑧,税敛缺不补⑨。

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⑩。

(从岁旱农忧叙起。

此条封内四句,祈雨之事,承大旱无雨。

吁嗟四句,忧旱之情,承南方农苦。

①《庄子》: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②《易》:“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③《晋武帝诏》:“农夫苦其业。

”④《周礼·司巫》: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零。

⑤《神农求雨书》:“祈雨,不雨则暴巫,暴巫而不雨,则积薪击鼓而焚山。

”⑥《庄子》:叶公非好真龙也。

许慎《淮南子注》:汤遭大旱,作上龙以象云从龙。

⑦魏文侯曰:吾所学者土梗耳。

《田子方篇》:犹土人也,遭雨则坏。

《左传》:“一命而楼,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偻俯,言鞠躬求神。

⑧《诗》:“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⑨《孟子》:“薄税敛。

”⑩《季布传》:“疮痍未疹。

”暴肚或前闻①,鞭石非稽古②。

请先惬甲兵③,处分听人主④。

万邦但各业,一物体尽取。

水旱其数然⑤,尧汤免亲睹⑥。

上天烁金石⑦,群盗乱豺虎,二者存一端,葱阳不犹愈⑧。

(此感伤时事,上六言救旱之道,下六乃慰农之意。

暴胚鞭石,非所以弭灾,若方镇能息兵薄敛,庶足上格天心。

朱注水旱之数,尧汤不免,今亢阳虽酷,不犹愈于盗贼乎?

)①《左传》:僖二十一年夏旱,公欲焚巫尪,臧文仲曰:“非旱备也。

”注:尪者,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所以公欲焚之。

《记》: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曰:”天久下雨,吾欲暴尪而奚若?

”曰:“天则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与。

”《记》:何居乎?

我未之前闻。

②远注巫字,疑石字误。

《初学杂记》:宜都郡二大石,鞭阳石则晴,鞭阴石则雨。

庾信诗:“鞭石未成雨。

”《记》:古人与稽。

③《难蜀父老文》:“以偃甲兵于此。

”④《晋书》:谢安谓桓冲曰:“朝廷处分已定。

”⑤苟悦《汉纪》:“尧汤水旱者,天数也。

⑥《史记》:“尧之时,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

《说苑》:汤之时,大旱七年,雒圻川竭。

诗家有省字法,《毛诗》“不显惟德”,是云岂不显,此诗免亲睹,是言不免亲睹。

⑦《招魂》:“十日代出,流金烁石。

”⑧《左传》:“春无意阳,夏无伏阴。

”昨宵殷其雷①,风过齐万肾②。

复吹藐翳散,虚觉神灵聚③。

气暍肠胃融④,汗湿衣裳污,吾衰尤计拙,失望筑场圃⑤。

(此正写旱雷景事。

上四,仍应大旱二句。

下四,仍应南方二句。

凤散霾翳而不雨,故虚觉神灵之聚。

此章,前二段各十二句,后段八句收。

)①《诗》:“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②《史记》:“孙腹万弩齐发。

”③《九歌》:“东风飘兮神灵雨。

”④喝,暑热也。

融,谓腹泻。

刘向《新序》:扁鹊曰:“君之疾在肠胃。

”⑤《诗》:“九月筑场圃。

”注:“春夏为圃,秋冬为场。

”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1_2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7101950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