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壁
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
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注释△道源注。
知玄三昩懴。
舍头目髓脑。
如弃涕唾。
报恩经。
有婆罗门往乞其头。
王许之。
婆罗门寻断王头。
持还本国。
又转轮圣王为求佛法。
有一婆罗门言。
若能就王身上剜作千疮。
灌满膏油。
安施灯炷。
然以供养者。
我当为汝解说佛法。
陈启源曰。
佛偈。
一粒粟中藏世界。
即此句义。
道源注。
维摩经。
如持一针锋。
举一枣叶。
而无所娆。
涅盘经。
尖头针锋。
受无量众。
吕氏春秋。
月望则蚌蛤实。
群阴盈。
月晦则蚌蛤虚。
群阴缺。
吴都赋。
蚌蛤珠胎。
与月亏全。
虞喜安天论俗传。
月中有仙人桂树。
今视其初生。
见仙人之足。
渐巳成形。
桂树后生。
李贺诗。
新桂如蛾眉。
陈藏器本草。
旧说松脂入地千年。
化为琥珀。
今烧之亦作松气。
○按。
新桂旧松。
即未来过去之喻。
酉阳杂俎。
贝多出摩伽陀国。
西土用以写经。
长六七丈。
经冬不雕。
齐民要术。
嵩山记云。
嵩高寺中忽有思维树。
即贝多也。
一年三花。
翻译名义集。
贝多形如北方梭榈。
直而且高。
长八九十尺。
花如黄米子。
西域记云。
南印建那补罗国北不逺。
有多罗树林三十余里。
其叶长广。
其色光润。
诸国书写。
无不采用。
般若经。
如来是真语者。
实语者。
道源注。
过未现为三生。
-----------朱鹤龄(清)《李义山诗集注》----------- 出处全唐诗:卷539-7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7638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