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其二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注释〔注释〕(1)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世。

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2)云有报:说是有报应。

指善报。

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

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

(见《史记?伯夷列传》)西山:即首阳山。

(3)苟:如果。

何事:为什么。

立言:树立格言。

《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

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4)九十行带索:《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安贫自乐。

况:甚,更加。

当年:指壮年。

(5)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528258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