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其十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注释其十(1)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2)。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3)。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4)。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5)。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6)。

[注释](1)这首诗回忆以往曾因生计所迫而涉足仕途,经历了风波艰辛之后,诗人感到自己既不力求功名富贵,而如此劳心疲力,倒不如归隐闲居以保纯洁的节操。

(2)远游:指宦游于远地。

东海隅(yú余):东海附近。

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

陶渊明曾于四十岁时(晋安帝元兴三年)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赴任途中写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

(3)迥(jiōng 窘):远。

风波阻中涂: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

涂:同“途”。

陶渊明三十六岁时(晋安帝隆安四年),曾奉桓玄之命由江陵使都,返回途中遇大风被阻,写有《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诗。

(4)然:如此,这样。

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

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5)倾身:竭尽全身力气;

全力以赴。

营:谋求。

少许:一点点。

(6)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

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译文]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

谁使我来作远游?

似为饥饿所驱遣。

竭尽全力谋一饱,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528657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