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朝代:作者: 杜甫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

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

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萧萧白杨路,洞彻宝珠惠。

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卫。

宗儒俎豆事,故吏去思计。

眄睐已皆虚,跋涉曾不泥。

向来映当时,岂独劝后世。

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分宅脱骖间,感激怀未济。

众归赒给美,摆落多藏秽。

独步四十年,风听九皋唳。

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往者武后朝,引用多宠嬖。

否臧太常议,面折二张势。

衰俗凛生风,排荡秋旻霁。

忠贞负冤恨,宫阙深旒缀。

放逐早联翩,低垂困炎厉。

日斜鵩鸟入,魂断苍梧帝。

荣枯走不暇,星驾无安税。

几分汉廷竹,夙拥文侯篲。

终悲洛阳狱,事近小臣敝。

祸阶初负谤,易力何深哜。

伊昔临淄亭,酒酣托末契。

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

论文到崔苏,指尽流水逝。

近伏盈川雄,未甘特进丽。

是非张相国,相扼一危脆。

争名古岂然,键捷欻不闭。

例及吾家诗,旷怀扫氛翳。

慷慨嗣真作,咨嗟玉山桂。

钟律俨高悬,鲲鲸喷迢递。

坡陀青州血,芜没汶阳瘗。

哀赠竟萧条,恩波延揭厉。

子孙存如线,旧客舟凝滞。

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

朗吟六公篇,忧来豁蒙蔽。

注释卢注哀秘书者,哀其文章气节,遭谗而死,为可伤也。

《唐书·文苑传》:李邕,广陵江都人,少知名,在长安,李峤、张廷珪并荐邑词高行贞,堪为谏净官。

张滑曰:李、苏、郑三人,皆书并荐邕词高行贞,堪为谏诤官。

张溍曰:李、苏、郑三人,皆书地。

长啸宇宙间①,高才日陵替②。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③?

(首叹才人凋谢。

古人,概言。

前辈,指李。

)①左思诗:“长啸激清风。

”②刘峻《辩命论》:“高才而无贵仕。

”《左传》:“上陵下替。

”《抱朴子》:“陵替之端,所以多有。

”③孔融书:“今之少年,喜谤前辈。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①。

声华当健笔②,洒落富清制③。

风流散金石④,追琢山岳锐⑤。

情穷造化理⑥,学贯天人际⑦。

(忆昔一提,至竟掩宣尼袂,痛其抱才不遇也。

此叙李公文字。

根柢,谓学有本源。

健笔足副声名,言书法,起下金石二句。

制作恒多洒落,言文章,起下造化二句。

散,谓刊布。

追琢,谓鐫勒。

穷造化,所见者精。

贯天人,所包者大。

)①陆倕《感知己赋》:“学穷书府,文究辞林。

”《汉书·邹阳传》:“蟠木根柢。

”②刘峻书:“声华无寂。

”庾信《字文顺集序》:“章表健笔。

”③郭象《庄子序》:“洒落之功未加。

”④《晋书·乐广传》:“天下言风流者,以王乐为首称。

”《吕氏春秋》:“功绩铭乎金石。

”《秦始皇纪》: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诗》:“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⑤山岳锐,状碑势之巍峨。

郦炎诗:“功名重山岳。

”⑥《庄子》:“造化之所始。

”⑦《司马迁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①。

各满深望还②,森然起凡例③。

萧萧白杨路④,洞彻宝珠惠⑤。

龙宫塔庙涌⑥,浩劫浮云卫⑦。

宗儒俎豆事⑧,故吏去思计⑨。

眄睐已皆虚⑩,跋涉曾不泥(11)。

向来映当时(12),岂独劝后世。

(此述其声价之重。

干谒满望,言有求必应。

森然起例,谓碑文体制。

白杨,墓道碑也。

龙宫,寺观碑也。

宗儒,学宫碑也。

故吏,遗爱碑也。

眄睐皆虚,前之看碑者已往;

跋涉不泥,后之摩碑者复至,故下接云“映当时”而“劝后世”。

若以眄睐跋涉为索文之人,于上干谒句为重复矣。

赵曰:泉路昏暗,得邕之文,如明珠洞彻,故以为惠。

塔庙之文,神灵呵护,虽亘经浩劫,而浮云常卫。

)①谢灵运诗:“图牒复磨灭,碑版谁传闻。

”碑乃石碑,版是金版。

《东都赋》:“瞰四裔而抗稜。

”②《史记》:陈余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

”③杜预《左传序》:发凡以言例。

④古诗:“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⑤《宣室志》:冯翊严生,家汉南岘山,得一珠,如弹丸。

胡人曰:“此西国清水珠,至浊水,泠然洞彻矣。

”《说苑》:宝珠不饰。

⑥仙传: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十六首。

徐陵寺碑:“朝惊鹫岭,夜动龙宫。

”《金刚经》:“如佛塔庙。

”《洛阳伽蓝记》:永熙三年,永宁寺浮图为火所烧,有人从东莱来,云:见浮图于海中,光明照耀,俨然如新。

此言塔庙如龙宫也。

⑦《度人经》:惟有元始浩劫之家,部制我界,统成玄都也。

浩劫,无穷之劫。

⑧《史记》: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刘向传》:仲舒学为儒宗。

《论语》:“俎豆之事。

”⑨《霍光传》:“问所亲故吏。

”《何武传》:“生前无赫赫名,去后常令人思。

”⑩古诗:“眄睐以适意。

”(11)《诗》:“大夫跋涉。

”(12)沈约《谢灵运传论》:“标能擅美,独映当时。

”丰屋珊瑚钩①,麒麟织成罽②。

紫骝随剑几③,义取无虚岁④。

分宅脱骖间⑤,感激怀未济⑥。

众归赒给美⑦,摆落多藏秽⑧。

(此述其好施之情。

珊钩麟罽、骝马剑几,皆富家馈以求文者。

人多感激,而心如未济,见其急于为人。

众美赒给,而志厌多藏,见其胸怀高旷。

)①《易》:“丰其屋,天际翔也。

”《晋书》:“今之百姓,竟丰其屋。

”萧诠诗:“珠帘半上珊瑚钧。

”②《天中记》:汉武帝时,日本国贡麒麟锦,金花眩人眼目。

《汉书注》:罽,织毛若今毼及氍毹之类。

以织成罽,对珊瑚钧。

织成,乃独步四十年①,风听九皋唳②。

呜呼江夏姿③,竟掩宣尼袂④。

(此伤其遭逢不偶。

独步,名振文坛。

风听,声彻帝庭。

宣尼掩袂,道穷可悯矣。

此句结前起后。

)①曹植诗:“仲宣独步于汉南。

”②《诗》:“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唐书》:玄宗东封回,邕献词赋,称旨,后因上计偕,中使临索其文。

故以九皋鹤唳比之。

③《汉书》:“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世系表》:后汉会稽太守高阳侯,徙居江夏,遂为江夏李氏。

其后元哲徒居广陵,元哲主善,善生邕。

故题曰“江夏李公”,诗又云“江夏姿”也。

④《公羊传》:西狩获麟,孔子反袂拭面,涕泣沾袍。

刘琨诗:“宣尼悲获麟。

”往者武后朝,引用多宠嬖①。

否臧太常议②,面折二张势③。

衰俗凛生风④,排荡秋旻霁⑤。

忠贞负冤恨⑥,宫阙深旒缀⑦。

(往者再提,至“易力何深哜”,痛其直节受枉也。

此记其立朝风节。

周注当时振颓俗、霁天颜,其忠贞若此。

而为小人所陷,亦以天子深居九重,耳目易于壅蔽耳。

)①《左传》:“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

”②《西京赋》:“弹射臧否。

”《搜神记》:“乞陛下圣造,亲试否臧。

”《旧书·韦巨源传》:太常博士李处直,议巨源谥曰昭。

邕再驳之,文士推重。

③《史记》:绛侯谓王陵:“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唐书》:邕拜左拾遗。

中丞宋璟劾张昌宗兄弟反状,武后不应。

邕在阶下大言曰:“璟所陈,社稷大计,陛下当听。

”后色解,即可璟奏。

④《淮南子》:“衰世之俗,以其智巧诈伪。

”《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傅玄传》:“玄除郎中,贵游慑服,台阁生风。

”⑤邵注秋旻雾,美其皎洁也。

《尔雅》:“秋日旻天。

”⑥《左传》:荀息曰,“臣竭其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

”⑦《前汉·五行志》:君若缀旒,不得举手。

应劭曰:旒,旌旗之旄,随风动摇也。

或曰:旒黈所以蔽耳目,言朝廷之聪明蔽塞。

放逐早联翩①,低垂困炎病②。

日斜鵩鸟入③,魂断苍梧帝④。

荣枯走不暇⑤,星驾无安税⑥。

几分汉庭竹⑦,夙拥文侯篲⑧。

终悲洛阳狱⑨,事近小臣毙⑩。

祸阶初负谤(11),易力何深哜(12)。

(此记其被谪致死。

联翩,屡谪贬。

炎厉,瘴热地。

邕贬多在南方,故用长沙苍梧事。

赵曰:荣枯无常,故奔走不暇,而无税驾之处。

卢注历任迭为刺史,故云几分竹。

所在必亲贤士,故云夙拥篲。

周甸注邕名位不为卑贱,而其死也,竟与小臣无异,旦其祸起负谤,非有实事,挤之亦易为力,何必深噬至此乎。

)①《史记》:屈原放逐,著《离骚》。

②司马相如赋:“黼帐低垂。

”宋之问诗:“自可乘炎病。

”③《鵩鸟赋》:“庚子日斜,鵩集予舍。

”④宋之问诗:“百越去魂断。

”吴均诗:“依依望九疑,欲谒苍梧帝。

”⑤《魏都赋》:“英辩荣枯。

”⑥《诗》:“星言夙驾。

”《史记,李斯传》:“吾未知所税驾也。

”注:“税驾,犹言解驾。

”《唐书》:邕累贬雷州司户、崖州舍城丞,又贬钦州遵化尉。

⑦《汉书》:文帝三年,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字文逌《庾信集序》:“寄深分竹。

”⑧阮籍奏记:子夏处西河之上,而文侯拥篲。

《旧唐书》:邕为陈州刺史,历括、淄、滑三州刺史,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

上计京师,皆以邕重义爱士,古信陵之流。

⑨《后汉·蔡邕传》:邕上书自陈下洛阳狱,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钳髠,徙朔方。

⑩《左传》:“与犬,犬毙;

与小臣,小臣亦毙。

”(11)《周语》:“其无乃阶祸乎。

”《贾谊传》:“适足以负谤于天下耳。

”(12)《前汉书》:“摧枯朽者易为力。

”宋玉《小言赋》:“会九族而同哜。

”伊昔临淄亭①,酒酣托末契②。

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③。

(伊昔三提,至“鲲鹏喷迢递”,追溯交情始末也。

此言其投契甚久。

公与邕初遇于东都,所云“李邕求识面”也。

再遇于临淄亭,有《陪宴历下亭》诗。

公为后辈,故云未契。

久叙阔恩,故日阴改移也。

)①谢灵运诗:“伊昔家临淄。

”临淄亭,在今山东济南府。

②左思诗:“酒酣气益震。

”《尚书孔传》:“乐酒曰酣。

”陆机《叹逝赋》:“托末契于后生。

”③潘岳《杨仲武诔》:“日仄景西,望子朝阴。

”《广雅》:“砌,也。

”《西都赋》:“玄墀扣砌。

”,音启。

扣,音口。

论文到崔苏①,指尽流水逝②。

近伏盈川雄,未甘特进丽③。

是非张相国④,相扼一危脆⑤。

争名古岂然⑥,关键欻不闭⑦。

例及吾家诗,旷怀扫氛翳⑧。

慷慨嗣真作⑨,咨嗟玉山桂⑩。

钟律俨高悬(11),鲲鲸喷迢(12)。

(此记其评论诗文。

论文以下,慨论当世之文;

例及以下,专论一家之诗。

崔、苏、杨、李,同时丈名最著。

屈指而到崔、苏,凡已逝者皆如流水矣。

于杨炯则服其雄,于李娇则嫌其丽,此笃论也。

独于张相国,不无是非之隙,遂至相扼而几危,亦由邕之不能忘名而善闭耳。

例及,因类而及也。

旷怀一句,此邕通论审言之诗。

咨嗟三句,又特美所和嗣真一作。

赵注山桂,比词之秀拔。

钟律、比声之和雅。

鲲鲸,比势之强壮。

)①钱笺崔苏,崔融、苏味道也。

《唐书》:融为方华婉,当时未有辈者。

味道,九岁能属词,与李峤俱以文翰显。

《朝野佥载》: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故公诗称之。

②指尽,屈指数尽也。

刘桢诗,“逝者如流水。

”③《唐书·杨炯传》:炯为梓州司法参军,迁盈川令卒。

《李峤传》:神龙三年,封赵国公,加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峤富才思,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

张说云:杨盈川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

李峤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④《庄子》,“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张说传》:玄宗诛萧至忠,召说为中书令,封燕国公。

东封还,为尚书左丞相。

《旧书》:邕素轻张说,说甚恶之。

⑤《史记》:“两贤岂相扼哉。

”梁简文书:“危脆之质,有险蜉蚍。

”庾信《崔说碑》,“百龄危脆。

”⑥《国策》:张仪曰:“争名者于朝。

”魏文帝《典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⑦《老子》:“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注:“横木为关,竖木为楗。

”石崇《思归引》:“欻复见牵羁。

”⑧鲍照诗:“安知旷士怀。

”⑨《汉·高帝纪》:“慷慨伤怀。

”朱注公祖审言集,有《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非指历下倡和之作。

千家本载公自注云“甫有和李太守诗”,此伪托者,善本俱无。

⑩《世说》:范宣看毕咨嗟。

《普书》:郄诜对武帝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技,昆山片王。

”(11)《史记》:钟律调自上古。

顾野王《虎丘山亭序》:“成文畅于钟律。

”《景福殿赋》:“华钟杌其高悬。

”(12)王嘉《拾遗记》:“鲲鱼千尺如鲸。

”《吴都赋》:“旷瞻迢递。

”注:“迢递,远貌。

”坡陀青州血①,芜没汶阳瘗②。

哀赠竞萧条③,恩波延揭厉④。

子孙存如线⑤,旧客舟凝滞⑥。

君臣尚论兵⑦,将帅接燕蓟⑧。

朗咏六公篇⑨,忧来豁蒙蔽⑩。

(未伤其身后荒凉,抚时而增叹也。

血渍青州,骨藁汶阳,其哀赠恩典,尚待将来之揭厉。

今子孙微弱,旧交远游,亦谁为谋其昭雪乎?

最可伤者,国有外侮,而朝无直臣,今日之痛李公,犹李公之惜六公也。

结语无任悲怆。

揭厉,谓高揭而扬厉。

论兵、以吐蕃屡侵。

将帅,指河北降将。

通论此章,是五段文字。

细分之,则四句者三段,八句者三段,十四句者两段,十句十二句者各一段,十段之中,多寡仍相遥应。

)①司马相如《哀二世赋》:“登陂陀之长坂。

”②任昉墓铭:“芜没郑乡,寂寥杨冢。

”《唐书》:武德二年,北海郡置汶阳县。

《旧书》:天宝五载,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有罪下狱,邕尝遗勣马,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赂遗。

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传以罪。

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年七十。

客葬于此。

③《唐书》:代宗时,赠邕秘书监。

④丘迟诗:“肃穆恩波被。

”《剧秦美新论》:“侯卫厉揭。

”周甸引《诗》深厉浅揭以解揭厉,未合,今从朱注。

⑤《越绝书》:“中国不绝如线。

”⑥旧客,公自谓。

《左传调》:禁旧客,勿出于富。

”《别赋》:“舟凝于水滨。

”⑦《吴越春秋》:孙子与吴王论兵。

⑧《后汉·吴汉传》:往来燕蓟之间。

⑨《天台赋》:“朗咏长川。

”原注:“公有张、桓等五王洎狄相《六公》诗。

”朱注五王: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袁恕己。

狄相,则仁杰也。

赵明诚《金石录》:唐《六公诗》,李邕撰,胡履灵书。

初读《八哀》诗,恨不见其诗。

晚得石本,其文词高古,真一代佳作也。

六公者,五王各为一章,狄丞相别为一章。

钱笺董逌《书跋》:李北海《六公咏》,今《太和集》中虽有诗而无其姓名。

予见荆州《六公咏》石刻,文既不刓,诗尤奇伟,豪气激发,如见断鳌立极,时宜老杜有云。

序言邕为荆州,今新旧书皆不书。

⑩《抱朴子》:训诲所以移蒙蔽。

王嗣奭曰:李才名甚盛,而其死甚惨,公痛之极,故云“竟掩宣尼袂”,又云“魂断苍梧帝”,又曰“事近小臣毙”,末又曰“坡陀青州血”,不觉言之复也。

叶石林以为累句,论诗则是,而非所以论子美。

其起语豪宕,亦兼自寓。

各章以序事成文,部署森严,纯似班史。

唯此章,感慨激昂,排荡变化,直追龙门之笔。

细按其前后段落,又未尝不脉络整齐也。

郝敬曰:李江夏之文藻,郑司户之博综,必有少陵之隽能曲尽其妙。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2_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57302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