鸂鶒

朝代:作者: 李群玉

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吟咏鸂鶒的七言古诗。

鸂鶒,音“西翅”,也可读成“欺翅”,是一种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的水鸟,经常雌雄相随,喜欢共宿,也爱同飞并游。

它的好看的毛色给人以美感,它的成双作对活动的习性,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这诗兼有音乐与图画之美。

一、二句好比是一支轻清悠扬的乐曲,三、四句好比是一幅明朗净洁的图画。

“相呼”二字是前两句之根。

正是相呼之声吸引了诗人的视听,寻声望去,见到水边沙窝上正有一对鸂鶒在鸣叫。

次句即从“相呼”二字中生发。

日暮时分彼此呼叫,原来是要相约飞去。

随着呼叫声,双双在水波上展开了翅膀,在身后留下一串玉磬般的动听音响。

“双声”同时带出双飞的形象。

三、四句所写的视觉形象,即从“双声”过渡而来。

发出玉磬般音响的这一对鸟儿飞过水面,便进入了广阔的视野之中。

这时云霞明丽,夕照中的水流显得分外平静,在水天光色中,双飞的“锦衣”渐去渐远,转眼消失,再加注视,见到的是一片碧绿的青山。

这两句虽然纯用画笔,但也不防想象在画外还响着那哀玉般的鸣叫声,只是随着展翅远去,鸣声也愈来愈轻。

诗人以“哀玉”写鸂鶒之声,又以明霞、静川作背景映衬鸂鶒之形,流露了诗人对鸂鶒的喜爱之情。

鸂鶒在空中飞去以至于消失,必然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然而诗人却用“一时”来极言其短,恨其逝去之速。

在“飞灭”之后,仍然目不转晴,直到飞灭处显现出了“青山绿”,这是一个令人悠然神往的境界。

全诗着墨不多,却能得其神韵。

(陈志明)出处全唐诗:卷570-56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721277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