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三首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注释鹤注永泰元年秋,公至云安,是冬在云安作。

明年春晚,迁居夔州。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①,百丈谁家上濑船②。

未将梅蕊惊愁眼③,要取椒花媚远大④。

明光起草人所羡⑤,肺病几时朝日边⑥。

(此诗厌居云安而作。

首记时,次记地。

三四县前景,承次句。

五六腊后事,承首句。

末因春近而念朝正也。

闻雁声,想家书。

见濑船,思出峡。

方在腊,故梅蕊未吐。

春将至,故椒花欲颂。

远天,指云安。

媚,言其可爱。

)①张正见诗:“终无一雁带书回。

”②晋乐府:“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

”《南史·朱超石传》:宋武北伐,超石前锋入河,军人缘河南岸,牵百丈。

朱注《演繁露》云:杜诗多用百丈,问之蜀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棱,若用索牵,遇石辄断,故劈竹为大辫,用麻绳连贯以为牵具,是名百丈。

陆游《入蜀记》:上峡惟用炉及百丈,不用张帆。

百丈,以巨竹四破为之,大如人臂。

《吴都赋》:“直冲涛而上濑。

”濑,急滩也。

③江总诗:“玩竹春前笋,惊花雪后梅。

”惊眼本此。

④晋刘榛妻元日献《椒花颂》。

杨慎谓当作楸花,未然。

古乐府:“入门各自媚。

”即此媚字。

朱翰引“媚于天子”,太迂。

⑤汉王商借明光殿起草作制诰。

赵大纲谓公诗“翰林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即“明光起草人所羡”也。

据《石砚》诗蔡注引《汉官仪》,尚书郎主作文章起草,乃自叙郎官事也。

⑤晋明帝云:“只闻人自长安来,不闻人自日边来”故后人遂指长安为日边。

其二寒轻市上山烟碧①,日满楼前江雾黄②。

负盐出井此溪女③,打鼓发船何郡郎④。

新亭举目风景切⑤,茂陵著书消渴长⑥。

春花不愁不烂慢,楚客惟听掉相将⑦。

(次章,承云安。

上四云安景事,下四云安情绪。

烟碧、雾黄,冬暖之色。

此溪女,嫌其俗陋。

何郡郎,怪其冒险。

中原未平,故有新亭风景之伤。

肺病留蜀,故有茂陵消渴之慨。

春花,应春动。

听棹,思出峡也。

)①何逊诗:“山烟涵树色。

”②鲍照诗:“濛昧江上雾。

”③《马岭谣》:三牛对马岭,不出贵人出盐井。

远注云安人家有盐井,其俗以女当门户,皆贩盐自给。

《唐书》:夔州奉节县,有永安井盐官,又,云安、大昌皆有盐官。

④又云:峡中多曲,江有峭石,两舟相触,急不及避,故发船多打鼓,听前船鼓声既远,后船方发,恐相值触损也。

《何氏语林》:王敦尝坐武昌约台,闻行船打鼓,嗟称其能。

⑤《王导传》:中州士人避乱江左,每至暇日,邀饮新亭,周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

”《通鉴注》:新亭去江宁县十里,近临江诸。

切,乃凄切之切。

⑥茂陵著书,用司马相如事,注别见。

顾往菱为南楚,故自称楚客。

鲍照诗:“楚客心悠哉。

”⑦《仪礼注》:相将,彼此相扶助。

陶潜诗:“相将还旧居。

”《杜臆》:发必同行。

故曰相将,犹俗云船帮。

其三即看燕子入山扉①,岂有黄鹏历翠微②,短短桃花临水岸③,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④。

他日一杯难强进⑤,重嗟筋力故山违⑥。

(末章,承春意。

上四拟春日之景,下四写春日之情。

朱注诗作于十二月一日,而云燕鹂桃柳者,盖逆道其事,即所谓他日也。

亲知稀见,欲开怀而不得。

故山终违,欲强饮而不能。

意有两层,故曰重嗟。

朱瀚谓一嗟筋力,一嗟故山,非是。

筋力,即上文老去耳。

即看,即可见也。

岂有,岂不有也。

他日,指来春。

故山,指长安。

瀚曰:故山、山扉,首尾相应。

)①陈后主诗:“云色入山扉。

”②何逊诗:“黄鹂隐叶飞。

”翠微,山腰春色。

③黄注短短,字老而趣。

如小小则嫩,矮矮则俗,灼灼则太文,皆替此二字不得。

④王羲之《与谢万书》:“欲与亲知,时共欢宴。

”《史记》:赵高曰:“群臣莫得见其面。

”⑤薛道衡诗:“陶然寄一杯。

”⑤李峤诗:“重嗟欢赏地,翻召别离优。

”陶弘景《授陆敬游文》:“筋力尽于登筑。

”谢灵运诗:“故山日已远。

”杜诗凡数章承接,必有相连章法。

首章结出还京,次章结出下峡,三章又恐终老峡中,皆其布置次第也。

卢世曰:末章尤空奇变化,其虚实实虚、有无无有之间,妙极历乱。

而怀人叹老,抱映盘纡,此老杜七律之神境。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9_12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3909935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