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注释鹤注梁权道编在大历元年。

按诗云“胡骑中宵堪北走,”当指吐蕃而言。

《通鉴》:永泰元年,吐蕃与回纥入寇,子仪免胄释甲,投枪而进,回纥酋长皆下马罗拜,再成和约。

吐蕃闻之,夜引兵遁去。

即此事也。

吹笛秋山风月清①,谁家巧作断肠声②?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③?

胡骑中宵堪北走④,武陵一曲想南征⑤。

故园杨柳今摇落⑥,何得愁中却尽生。

(此闻笛而有感也。

上四摹景,下四写情。

细疏之,三四分顶风月清,五六引证断肠声,未乃乡关之思,从笛声感触者。

颜廷榘曰:律吕之调,于风前闻之,觉相和之切。

关山之曲,于月下奏之,似几处皆明。

此声之巧而感之深也。

五本借笳喻笛,故北走曰堪。

六用笛中实事,故南征曰想。

赵大纲曰:笛曲有《折杨柳》,故翻其意而结之,谓故园杨柳,至秋摇落,今何得复生而可折乎?

盖设为怪叹之辞,以深致思乡之感,此则公之断肠者也。

陆时雍曰:结出故国关情,千条万绪,用巧而不见,乃为大家。

)①江总诗:“秋城韵晚笛,危树引清风。

”瀚曰:首句本此。

向秀《思旧赋》:“邻人有善吹笛者。

”江淹诗:“金映秋山。

”《南史·褚彦回传》:“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②曹植诗:“借问谁家子。

”颜笺:“谁家,羡其善吹也。

”张正见诗:“还听呜咽水,并切断肠声。

”③唐注风月分作一联,从《龙池篇》得来。

《汉·历律志》:“律吕和矣。

”《长笛赋》:“律吕既和。

”切,谓其音凄切。

乐府横吹曲有《关山月》,《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

周王褒诗:“关山夜月明。

”④《晋·刘隗传》,刘畴避乱坞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垂泣而去。

《世说》,刘琨为并州刺史,胡骑围之数重。

琨夕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皆流涕,人有怀土之思,向晚又吹之,贼并弃围奔走。

周弘让《长笛吐清气》诗:“胡骑争北归,偏知别乡苦。

”杨慎曰:字书:疾趋曰走,上声。

驱之走曰走,去声。

北走关山,疾走之走也,如《汉书》“北走邯郸道”之走。

胡骑北走,驱而走之也,如《汉书》“季布北走胡”之走。

两音不同。

⑤《古今注》:“《武溪深》,乃马援南征之所作也。

援门生爱寄生,善吹笛作歌以和之,名曰《武溪深》。

”《武溪深》词:“嗟哉武溪一何深,飞鸟不敢度,走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

”颜廷榘曰:武陵曲,即《武溪深》。

梁简文帝诗:“但歌聊一曲。

”⑥故园,指杜陵。

《宋书》:晋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有兵革辛苦之词。

《演繁露》:笛亦有《落梅》、《杨柳》二曲,今其词亡不可考矣。

《旧唐书·乐志》:梁乐府《胡吹歌》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此歌词元出北国之横笛。

颜笺:笛有《关山月》、《武溪深》、《折杨柳》及《胡笳声》,皆清商曲也。

郭浚曰:此诗句句凄远,咏物绝调。

蒋一梅曰:绝大手笔,声律极细,然有对意不对词,对词不对意者。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31_68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5466950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