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古

心在水精域,衣沾春雨时。

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

到扉开复闭,撞钟斋及兹。

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

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

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罘罳。

愚意会所适,花边行自迟。

汤休起我病,微笑索题诗。

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氎巾。

深藏供老宿,取用及吾身。

自顾转无趣,交情何尚新。

道林才不世,惠远德过人。

雨泻暮檐竹,风吹青井芹。

天阴对图画,最觉润龙鳞。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夜深殿突兀,风动金锒铛。

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

玉绳回断绝,铁凤森翱翔。

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

明朝在沃野,苦见尘沙黄。

童儿汲井华,惯捷瓶上手。

沾洒不濡地,扫除似无帚。

明霞烂复阁,霁雾搴高牖。

侧塞被径花,飘飖委墀柳。

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

晤语契深心,那能总箝口。

奉辞还杖策,暂别终回首。

泱泱泥污人,听听国多狗。

既未免羁绊,时来憩奔走。

近公如白雪,执热烦何有。

注释此诗黄鹤编在至德二载陷贼时,以诗中有泥污人、尘沙黄、国多狗等语也。

其连章次序,今依朱卒,先后秩然,他本不免颠错。

《长安志》:大云经寺,在京城朱雀街南,怀远坊之东南隅,本名光明寺。

武后初幸此寺,沙门宣政进大云经,经中有女主之符,因改名焉。

令天下诸州置大云经寺。

钟惺曰:诗有一片幽润灵妙之气,浮动笔端,拂拂撩人,此排律化境也,不宜列在古诗。

心在水精域①,衣沾春雨时②。

洞门尽徐步③,深院果幽期④。

到扉开复闭,撞钟斋及兹⑤。

醍醐长发性⑥,饮食过扶衰⑦。

把臂有多日⑧,开怀无愧辞⑨。

黄鹂度结构⑩,紫鸽下罘罳(11)。

愚意会所适,花边行自迟。

汤休起我病(12),微笑索题诗(13)。

(此初过寺中而记其胜概。

到扉六句,叙事言情。

黄鹂六句,叙景言情。

水精域,地清也。

春雨时,气和也。

扉开复闭,正值斋时,醍醐二句蒙此。

吴论:开怀享此,绝无愧词,以对方外人,不用世法语也。

黄鹂紫鸽,深院春禽。

《杜臆》:意适行迟,诗兴动矣。

微笑索题,知己会心也。

)①江总《大庄严寺碑》:“影彻琉璃之道,光遍水精之域。

”②《管子》:“五政顺时,春雨乃来。

”③《汉书·董贤传》:“重殿洞门。

”注:“言门门相当也。

”《杂宝积经》:寂静徐步。

④沈佺期诗:“自怜深院得回翔。

”谢灵运《撰征赋》:“果归期于愿言。

”又诗:“平生协幽期。

”果,果如所期也。

⑤《记》:善待问者如撞钟。

僧家设斋,每撞钟而会食。

⑥潘鸿曰:《涅诔》譬云:从熟酥出醍醐,譬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

《唐本草》:醍醐,酥之精液。

洙曰:释经,言闻正法,如食醍醐然。

潘鸿曰:《止观辅行》云:见是慧性发,必依观,禅是定性发,必依止。

此发、性二字所本。

⑦《前汉·食货志》:“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⑧《绝交论》:“把臂之英。

”⑨潘岳诔:“苟莫开怀,于何不至。

”《左传》:“祝史昭信于鬼神,无愧辞。

”宋登乐府歌:“礼无爽物,信靡愧辞。

”⑩何晏《景福殿赋》:“其结构则修梁彩制。

”(11)王褒《善行寺碑》:“四禅灾起,鸽影传辉。

”潘曰:紫鸽暗用释氏鸽入佛影,心不惊怖之语。

《雍录》:罘罳,镂木为之。

其中疏通,或为方空,或为连琐,其状扶疏,故曰罘罳。

又有网户者,刻为连文,递相缀属,其形如网。

后世遂有直织丝网,张之檐窗,以护禽雀。

又详见十六卷。

(12)《南史》:沙门惠休,善属文,孝武帝命还俗,本姓汤,位至扬州从事。

诗借汤休,以比赞公。

《七发》:“太子能强起有听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杜臆》:病谓诗癖,此另一说。

(13)《传灯录》:释迦拈起一花,迦叶微笑,遂授以正法眼藏。

《洛阳伽蓝记》:题诗花圃。

其二细软青丝履①,光明白氎巾②。

深藏供老宿③,取用及吾身。

自顾转无趣,交情何尚新④。

道林才不世⑤,惠远德过人。

雨泻暮檐竹,风吹春井芹。

天阴对图画⑥,最觉润龙鳞⑦。

(此留斋之后,而记其赠物。

自顾四句,感赞公交情。

雨泻四句,咏薄暮雨景。

老宿,谓高憎。

无趣,遭乱失意也。

道林、惠远,借比赞公。

龙鳞指壁上图画。

吴论以图画喻山,龙鳞喻松,非是。

)①隋炀帝《设斋愿疏》:“色香细软,遍满十方。

”《尔雅》:“纶似纶。

”注:“纶,纠青丝也,音关。

”张华云:“纶草如宛转绳。

”②《涅槃经》:遇佛光明。

《后汉书注》:《外国传》曰:诸薄国女子,织作白氎花布。

《南史八高昌国有草,其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矿,名曰白氎子,国人织以为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大藏一览》:后汉明帝遣将士往西域迎佛法,至月氏国,遇二梵僧带白氎,画释迦像。

沫曰:以白氎布为手中。

王昌龄诗:“手中花氎净。

”姜氏曰:白氎子,即棉子也。

唐时未入中国,元朝始传其种。

细软、光明,用释氏语,双关法也。

③《传灯录》:老宿有语,生疏处常令熟热,熟热处放令生疏。

④孙绰诗:“交情远市约。

”⑤《高憎传》:支遁,字道林,本姓关氏,陈留人,聪明秀彻,每至讲肆,善标宗会,一代名流皆著尘外之呷。

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性度弘伟,风鉴朗拔,居庐阜三十余年,化兼道俗。

《风俗通》:汝南应融曰:“祝休伯不世英才,当为国家干辅。

”⑥张彦远《名画记》:大云寺东浮图,有三宝塔,冯楞伽画车马并帐幕人物,已剥落。

东壁北壁郑法轮画,西壁田僧亮画,外边四壁杨契丹画。

⑦《画断》:吴道子尝画殿内五龙,鳞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云雾。

庾信诗:“龙来随画壁。

”其三灯影照无睡①,心清闻妙香②。

夜深殿突兀③,风动金琅珰④。

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

玉绳迥断绝⑤,铁凤森翱翔⑥。

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

明朝在沃野,苦见尘沙黄⑦。

(此记夜间见闻之景。

上六,自初寝至夜深。

下六,自夜起而将晓。

远注此首以闻见二字作骨。

灯影,见也。

妙香,闻也。

殿突兀,见也。

金琅珰,闻也。

天黑二句,闻见俱寂也。

玉绳二句,仰而见也。

梵放二句,侧而闻也。

有此见闻之清净,因以慨沃野之尘沙矣。

五更将晓,故玉绳隐迹,而铁凤露形。

)①崔融诗:“九陌连灯影,千门照月华。

”《维摩经》:“譬如一灯燃,千百灯冥者皆明。

”②杜修可曰:《维摩经》: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皆以香作楼阁。

其国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

菩萨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得藏三昧。

希曰:《增一经》:有妙香三种,谓多闻香、戒香、施香。

此三香逆风顺风无不闻之,最胜无等,吴均诗:“空香清人心。

”③《海赋》:“突兀孤游。

”④《汉·西域传》注:“琅珰,长锁也。

今殿塔皆有之,一曰殿角悬铃,其声琅珰。

”希曰:琅珰二字,见《汉书·王莽传、西域传》,皆以为长锁。

后汉囚司徒崔烈以琅珰锁。

此诗所用,当指铃铎。

苏子瞻“风动琅珰月向低”,洪龟父“琅珰鸣佛屋”,皆本此诗。

⑤《春秋元命苞》:“玉衡南两星为玉绳,张融《海赋》:“连瑶光而交彩,接玉绳以通华。

”⑥《西京赋》:“凤骞翥于甍标,感溯风而欲翔。

”薛综注谓作铁凤凰,令张两翼,举头敷尾以函屋上,当栋中央,下有转枢,常向风如将飞者。

《诗》:“将翱将翔。

”⑦崔融诗:“北风卷尘沙。

”黄生曰:夜景无月最难写,惟杜能入妙。

“夜深殿突兀”。

摹写逼真,亦在暗中,始觉其然耳。

此下句句是暗中景象。

其四童儿汲井华①,惯捷瓶上手②。

沾洒不濡地,扫除似无帚③。

明霞烂复阁④,弄雾奉高瞩⑤。

侧塞被径花⑥,飘飖委墀柳。

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⑦。

晤语契深心⑧,那能总钳口⑨?

奉辞还杖策⑩,暂别终回首。

泱泱泥污人(11)■■国多狗(12)。

既未免羁绊(13),时来憩奔走。

近公如白雪,执热烦何有(14)?

(此记早晨惜别之意。

童儿四句,朝起之事。

明霞四句,晓时之景。

艰难六句,言宾主相投,欲别不忍。

泱泱六句,言世乱难容,还期后会。

)①汲井以供洒扫。

《易》:“汲井几至。

”《本草》: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

②金俊明曰:不濡地,似无帚,言洒扫之轻且洁耳。

③《周礼》:凡寝中之事扫除。

④陆机诗:“蔚若明霞烂。

”薛梦符曰:《广韵》:“复,重也。

”古诗:“阿阁三重阶。

”钱笺《长安志》:大云寺当中宝阁崇百尺,时人谓之七宝。

王勃诗:“复阁重楼向浦开。

”⑤梁元帝诗:“能令云雾搴。

”《选注》:“搴,开也。

”⑥侧塞,花多貌。

《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⑦郭璞诗:“山川隐遁栖。

”佳期后,谓遁迹已迟。

谢灵运诗:“佳期缅无像。

”⑧《诗》:“可以晤语。

”宋武帝诗:“深心属悲弦。

”⑨那钳口,每谈及时事也。

贾谊《过秦论》:“钳口而不言。

”《潜夫论》:“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者也。

”⑩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青州刺史临去奉辞。

陆机诗:“杖策将远寻。

”(11)《诗》:“维水泱泱。

”注:“深广貌。

”(12)《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

”钱笺冯已苍曰:“听,疑谨切,笑貌。

”《上林赋》:“无是公听然而笑。

”与此意义殊远。

梦弼曰:■,鱼斤切,字当作狺,犬吠声也。

《左传》:“国狗之瘈,无不噬也。

”顾炎武曰:《韩非子·外储说》:夫国亦有狗。

有道之士陈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之。

鲍昂曰:是时贼将张通儒,收录衣冠,污以伪命,不从者杀之,故云泥污人、国多狗。

(13)《晋·载记》:“马能千里,不免羁绊。

”(14)远注公诗用执热,俱作热不可解,言一对赞公,则心地自凉,觉烦嚣尽释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16_47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7660848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