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注释:汩罗:汩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河南省汩罗市。
简析:杜甫的怀人诗,写得最多最好的,除怀妻、怀兄弟的以外,就数怀李白的了。
诗人设想李白会去汩罗江吊念屈原,并想到他会投诗以寄托心中的痛苦。
但李白当年并未去过汩罗。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
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
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
”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
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
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
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
代人着想,“怀”之深也。
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
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
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
”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
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
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
“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
“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
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
”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
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
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
这样,“欲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
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
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读杜诗说》)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孙艺秋 王启兴)----------------------------------------------按:赵子栎曰:白于至德二载坐永王璘事而谪夜郎,公在秦州怀之而作。
是也。
邵宝谓白已死,公在夔州作,盖误认冤魂为白魂耳。
凉风起天末①,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②,江湖秋水多③。
文章憎命达④,魑魅喜人过⑤。
应共冤魂语⑥,投诗赠泪罗⑦。
(风起天末,感秋托兴。
鸿雁,想其音信。
江湖,虑其风波。
四句对景怀人。
下则因其放逐,而重为悲悯之词,盖文章不遇,魑魅见侵,夜郎一窜,几与汨罗同冤。
说到流离生死,千里关情,真堪声泪交下,此怀人之最惨怛者。
文人多遭困踬,似憎命达。
山鬼择人而食,故喜人过,冤魂,指屈原。
投诗,谓李白。
)①《西京杂记》:赵飞燕《归风送远操》:“凉风起兮天陨霜,怀君子兮渺难望。
”《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
天末,天之穷处。
陆机诗:“游子渺天末,还期不可寻。
”②石崇《思归引》:“秋风厉兮鸿雁征。
”徐孝嗣诗:“行云传响,归鸿寄书。
”③曹植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④黄注憎命达,犹云诗能穷人。
喜人过,即《招魂》中甘人意。
⑤《左传》:“魑魅魍魎,莫能逢旃。
”钱笺白流夜郎,乃魑魅之地。
《招魂》云“以其骨为醢”,“吞人以益其心”,正此类也。
⑥后汉审配书:“冤魂痛于幽冥。
”吴注潘岳《马汧督诔》:“死而有灵,庶慰冤魂。
”⑦《楚辞》:“二八接武,投诗赋只。
”《水经注》:湘水又北,泪水注之。
泪水东出豫章艾县恒山西,经罗县北,谓之罗水。
汨水又西为屈潭,即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沉于此。
《一统志》:汨罗,在长沙湘阴县北。
叶梦得曰:杜祷《寄高詹事》云:“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
”鸿、雁,二物也。
鲤者,鱼之一种,疑不可以对鸿雁。
然《怀李白》云:“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以鸿雁对江湖,为正对矣。
《得舍弟消息》云:“浪传乌鹊喜,深负鹡鸰诗。
”乌、鹊,二物,疑不可以对鹡鸰,然《偶题》云:“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以乌鹊对熊罴,为正对矣。
《寄李白》云:“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鵩鸟乃鸟之名鵩者,疑不可以对麒麟。
然《哭韦之晋》云:“鵩乌长沙讳,犀牛蜀郡怜。
”以鵩鸟对犀牛,为正对矣。
《寄贾严两阁老》云:“貔虎娴金甲,麒麟受玉鞭。
”以貔虎对麒麟,为正对矣。
子美岂不知对属之偏正邪,盖其纵横出入,无不合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25_72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7779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