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
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
鼎石分门户,词场继国风。
尊荣瞻地绝,疏放忆途穷。
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
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
盘错神明惧,讴歌德义丰。
尸乡馀土室,谁话祝鸡翁?
注释原注:甫故庐在偃师,承韦公频有访问,故有下句。
鹤注《旧唐书·韦济传》:天宝七载,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
《唐·地理志》河南府偃师注云:天宝七载,尹韦济以北坡道迂,自县东山下开新道,通孝义桥。
则诗当作于是年。
诗云“章甫尚西东”,又云“江湖漂短褐”,“周流道术空”,可知是时公又去京师而他矣。
意在近畿,故云奉寄。
是年韦方拜左丞,公又有两诗赠之。
谓之赠,则归京师后投赠也。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①。
青囊仍隐逸②,章甫尚西东③。
鼎食分门户④,词场继《国风》⑤。
尊荣瞻地绝⑥,疏放忆途穷⑦。
(首段,宾主并叙。
上四述存问之语,下四感垂注之情。
李膺比韦,孔融自喻。
隐逸、西东,伤公之困穷潦倒。
鼎食,称韦家世。
词场,称韦文翰。
尊荣属韦,瞻者在公,疏放属公,忆者在韦也。
《重游何氏》诗,先提“将军有报书”,而接以倒衣二句,即报书语也。
此提“逢人问孔融”,而接以青囊二句,即所问意也。
)①《诗》:“有客有客。
”《后汉·孔融传》:河南尹李膺,不妄接士,融年十岁,造门与交。
②《晋书·郭璞传》:璞尝受业于郑公,得青囊书九卷,遂开洞五行。
《抱朴子》:“褒隐逸之士。
”③《记·儒行》:孔子居宋,冠章甫之冠。
《檀弓》:“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④《家语》:“子路仕卫,列鼎而食。
”夏侯湛《抵疑》:承门户之业,受过庭之训。
韦氏有大小两逍遥房,故云分门户。
⑤《旧唐书》:济以词翰闻,制《先德》诗四章,辞致高雅。
杜审言诗:“岩谷卧词场。
”《国风》,《毛诗》也。
钟嵘《诗品》:“子建诗原出《国风》,卓尔不群。
”⑥尊荣二字,出《孟子》。
任昉《齐景陵行状》:“地尊礼绝,亲贤莫贰。
”⑦向秀《思旧赋序》:“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阮籍诗:“途穷能无恸。
”浊酒寻陶令①,丹砂访葛洪②。
江湖漂短褐③,霜雪满飞蓬④。
牢落乾坤大⑤,周流道术空⑥。
谬惭知蓟子⑦,真怯笑扬雄⑧。
(此自叙途穷,以答所问之意。
浊酒二句,言隐逸之状。
江湖二句,言东西之迹。
牢落、周流,对章甫言,不敢以孔子自方也。
惭蓟、怯雄,对青囊言,不欲居郭璞,而以子云自命也。
知指韦丈,笑指他人。
)①陶潜诗:“浊酒且自陶。
”②葛洪丹砂,见前。
③陶潜诗:“江湖多贱贫。
”④朱注霜雪,喻头白也。
张正见诗:“鬓似雪飘蓬。
”《诗》:“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⑤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
”郭璞曰:“群奔走也。
”李善云:犹辽落也。
曹植诗:“牢落冥冥。
”⑥《说苑》:孔子周流应聘。
《庄子》:“人相忘乎道术。
”⑦《后汉·方术传》:蓟子训有神异之道,既到京师,公卿以下候之者,坐上常数百人。
⑧《扬雄传》:雄草《太玄》,或嘲雄以玄尚白。
雄作《解嘲》曰:“子徒笑我玄之尚白,我亦笑子之病甚,不遭臾跗、扁鹊。
”卢注公《秋述》云:“扬子云草《玄》寂寞,多为后辈所亵。
”意正相同。
盘错神明惧①,讴歌德义丰②。
尸乡余土室③,谁话祝鸡翁④。
(末称颂河尹,仍归结见问之意。
盘错,言才堪经世。
讴歌,言化能及人。
尸乡系公旧居。
谁话鸡翁,唯韦独见问耳。
《杜臆》:杜公赠人诸诗,大概前半颂所赠,后截乃自陈。
此独参错转接,承顶呼应,脉理极细。
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后汉·虞诩传》:诩为朝歌长,曰:“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
”治政咸称神明。
神明惧,犹言鬼神畏其精锐。
②陆云《赠汲郡太守》诗:“之子于行,民固讴歌。
”《左传》:敬奉德义。
《淮南子》:德义足以怀天下之民。
朱注《唐书》称济文雅,能修饰政事,所至以治称。
此诗盘错二语,乃是实录。
③《诗正义》:河南偃师县西二十里,有尸乡亭。
《水经注》:阳渠水,又东流,经汉广野君郦食其庙南。
庙在北山上,成公绥所谓偃师西山,即陆士衡会王辅嗣处也。
此山即祝鸡翁之故居。
《后汉·袁闳传》:闳四周筑土于庭,以为房室。
王绩诗:“土室映山斜。
”鹤注土室,谓依土山以为室,如《宿赞公土室》诗云“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是也。
诸社庐与墓多在河南偃师,故《凭孟仓曹觅土娄旧庄》诗:“平居丧乱后,不列洛阳岑。
”则丧乱之前,公屡到矣。
自开元二十九年酹远祖于洛之首阳,及天宝元年为姑万年县君制服作铭,三年为皇甫妃范阳太君卢氏作志,皆在河南也。
所以公殁又归袝于偃师。
④《列仙传》:祝鸡翁者,洛阳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年余鸡至千头,皆有名字,欲取呼则种别而至。
卖鸡及子得千余万,辄置钱去之。
钱笺《风俗通》:呼鸡朱朱。
俗说鸡本朱公化为之,至今呼鸡皆朱朱也。
《说文解字》:喌喌二口为讙,州,其声也,读若祝,祝者,诱致禽畜和顺之意。
喌与朱音相似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8087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