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

朝代:作者: 杜甫

方丈三韩外,昆仑万国西。

建标天地阔,诣绝古今迷。

气得神仙迥,恩承雨露低。

相门清议众,儒术大名齐。

轩冕罗天阙,琳琅识介圭。

伶官诗必诵,夔乐典犹嵇。

健笔凌鹦鹉,铦锋莹鷿鹈。

友于皆挺拔,公望各端倪。

通籍逾青琐,亨衢照紫泥。

灵虬传夕箭,归马散霜蹄。

能事闻重译,嘉谟及远黎。

弼谐方一展,班序更何跻。

适越空颠踬,游梁竟惨凄。

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醯鸡。

萍泛无休日,桃阴想旧蹊。

吹嘘人所羡,腾跃事仍睽。

碧海真难涉,青云不可梯。

顾深惭锻炼,材小辱提携。

槛束哀猿叫,枝惊夜鹊栖。

几时陪羽猎,应指钓璜溪。

注释张垍为太常卿,在天宝十三载。

当是其年作。

朱注《旧书》天宝十三载三月,张均由宪部尚书贬建安太守,还为大理卿。

不言均尝为太常卿也。

此诗乃是与垍。

考《旧书·均传》云:九载,迁刑部尚书,自以才名当为宰辅。

杨国忠用事,罢陈希烈,引韦见素代之,仍以均为大理卿,均大失望。

《垍传》云:十三载,尽逐张垍兄弟,仍以均为建安太守,垍为卢溪司马,岁中召还,再迁为太常卿。

《新书》:均还,授大理卿,垍授太常卿。

与《旧书》合。

《通鉴》亦云:至德元载五月,太常卿张垍,荐虢王巨有勇略。

此诗是赠垍甚明。

旧本作均,乃刀笔之讹耳。

《前汉·百官表》: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

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

方丈三韩外①,昆仑万国西②。

建标天地阔③,诣绝古今迷。

气得神仙迥④,恩承雨露低⑤。

相门清议众⑥,儒术大名齐⑦。

(先引古托讽。

言方丈昆仑,其东西异标,在天地辽阔之乡,欲往指绝域,乃古今共迷之处。

张垍于宝仙洞中,求得真符,其感神仙而膺主眷,岂若前世之渺茫乎。

又继之曰:宰相之门,实清议所属,儒术相继,宜父子齐名,岂可求仙以结主知乎。

言外隐含讥刺。

)①张远注:《通鉴》:天宝九载十月,太白山人王元翼,言见玄元皇帝,云宝仙洞有妙宝真符。

命刑部尚书张均等往求,得之。

此必与垍同行也。

《史记·秦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

于是遣徐市入海求仙人。

《十洲记》:方丈洲,在东海中央,东西南北岸,相去正等。

方丈,方五千里。

《魏志》: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

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

辰韩者,古之辰国也。

马韩在西。

②周穆王升昆仑,出《列子》。

《水经》:昆仑墟,在西北,去嵩五万里。

《易》:“先王以建万国。

”③《天台山赋》:“赤城霞起而建标。

”④《晋书·嵇康传》:“神仙禀之自然。

”⑤《诗·蓼萧》注:“雨露者,天所润万物,喻王者恩泽。

”⑥相门,见《赠韦左丞》诗。

垍,乃说之子,故曰相门。

晋傅玄《士风论》:“先王之御天下,教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

”清议,即月旦评意。

⑦《史记》:“招致儒术之士。

”《孔丛子》:“莫不服先生之大名也。

”轩冕罗天阙①,琳瑯识介珪②,伶官诗必诵③,夔乐典犹稽④。

健笔凌鹦鹉⑤,铦锋莹鷿鹈⑥。

友于皆挺拔⑦,公望各端倪⑧。

通籍逾青琐⑨,亨衢照紫泥⑩。

灵虬传夕箭(11),归马散霜蹄(12)。

能事闻重译(13),嘉谟及远黎(14)。

弼谐方一展(15),班序更何跻(16)。

(此称美张卿。

轩冕多人,而介圭特重,言清卿之贵。

伶官诵诗,而乐律待稽,言太常之职。

笔能作赋,而词锋如剑,兄弟挺出,而公卿可期,此言文章品望。

身居青琐,而文映紫泥,漏深传箭,而骑马出朝,此言出入恩宠。

制作遥传,而谋猷及远,弼谐得展,而班次莫加,此言勋名爵位。

)①《七命》:“轩冕荡荡。

”《左传》:“服冕乘轩。

”袁豸诗:“连吹入天阙。

”②《楚辞》:“璆锵鸣兮琳琅。

”《世说》:有人见王太尉诸公还,诸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琳琅,佩玉之饰,言于琳琅中识介圭也。

《诗》:“锡尔介圭。

”《笺》:“介圭,长尺有二寸。

”③洙曰:邶诗《简兮·序》:“仕于伶官。

”注:“伶氏,世掌乐官,故后世号乐官为伶官。

”《汉·礼乐志》:诵六诗,习六舞。

④《书》:“夔,命女典乐,教胄子。

”⑤庾信《宇文顺集序》:“章表健笔,一付陈琳。

”《后汉书》:祢衡在黄祖座,作《鹦鹉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⑥《西京赋》:“胸突铦锋。

”《尔雅注》:“鷿鹈,似凫而小。

”膏中莹刀剑。

戴嵩诗:“剑莹鷿鹈膏。

”⑦黄彻《■溪诗话》:《书》言;

“惟孝友于兄弟。

”《后汉·史弼传》:“陛下信于友于,不忍恩绝。

”而渊明诗遂云:“再喜见友于。

”《诗》言:“贻厥孙谋。

”《南史》:到溉之孙盖,从宋武帝登北固楼,赋诗,帝称为才子。

后溉和上诗,上辄手诏戏之曰:“得无贻厥之力乎?

”而王俭碑文又云:“贻厥之寄,允属时望。

”杜诗“友于皆挺拔”,昌黎诗“谁谓贻厥无基址”,二事正可作对。

《文心雕龙》:“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

”⑧《晋·虞■传》: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

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

《南史·谢举传》:“人伦仪表,久著公望。

”《庄子》:“终始反覆,不知端倪。

”端,绪也。

倪,畔也。

⑨《汉文帝纪》:令从官给事官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应劭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安、物色,悬之宫门,按验相应,乃得入也。

”应劭曰:“黄门侍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

”钱笺均、增供奉翰林院,故曰逾青琐。

⑩《易》:“何天之衢亨。

”紫泥,注见二卷,此言掌纶翰之事也。

(11)陆倕《新漏刻铭》:“灵虬承注,阴虫吐噏。

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12)《庄子》:“马蹄可以践霜雪。

”曹植诗:“俯身散马蹄。

”苏伯玉妻诗:“何惜马蹄归不数。

”(13)袁淑诗:“毕能事之效。

”《汉·西域传》:越裳重译,献白雉。

师古曰:“译,谓传言也。

道路绝远,风俗殆隔,故累译而后乃通。

朱注时垍自贬所召还,故有“重译”“远黎”之句。

(14)《扬子法言》:“忠言嘉谟。

”沈佺期诗:“宸慈恤远黎。

”(15)《书》:“谟明弼谐。

”(16)朱注班序,谓班爵之序。

更何跻,言莫有跻其上者。

《左传》:“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适越空颠踬①,游梁竟惨凄②。

谬知终画虎③,微分是醯鸡④。

萍泛无休日⑤,桃阴想旧蹊⑥。

吹嘘人所羡⑦,腾跃事仍睽⑧。

碧海真难涉⑨,青云不可梯⑩。

顾深惭锻炼(11),才小辱提携(12)。

槛束哀猿叫,(13),枝惊夜鹊栖(14)。

几时陪羽猎(15),应指钓璜溪(16)。

(末乃自叙沦落也。

适越游梁,浪游之迹。

知同画虎,谓召试不遇。

分等醯鸡,谓抱道不行。

萍踪无托,而回想旧居,以张公吹嘘之后,腾跃终沮也。

从此碧海无涯,青云难上矣,虽蒙顾遇提携,亦自愧才疏未炼耳。

哀猿惊鹊,困穷莫诉,陪猎钓溪,终望张之见引也。

此章八句起,下两段各十六句。

)①赵注公初落魄时,尝适越矣,传所谓客吴越是也。

公又尝游梁矣,《赠李白》诗所谓“亦有梁宋游”是也。

《庄子》:宋人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抱朴子》:“闇于自量者,忘中道之颠踬。

”②《史记》:相如因病兔,客游梁。

《楚辞》:“心闵怜之惨凄兮。

”③《马援传》:“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④《庄子》:孔子见老聃,出,语颜回曰:“丘之道,其犹醯鸡乎?

”注:“瓮中蠛蠓也。

”⑤谢灵运诗:“苹萍泛沉深。

”古诗:“泛泛江汉萍,漂荡水无根。

”⑥《李广传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⑦吹嘘,见前。

⑧《庄子》:“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睽,乖离也。

⑨《十洲记》:东海之东,复有碧海,水不盐苦,正作碧色。

⑩谢灵运诗:“共登青云梯。

”注:“仙者因云而升,谓之云梯。

”(11)顾,眷顾也。

张协《七命》:“楚之阳剑,欧治所营,乃锻乃炼,万辟千灌。

”注:“锻炼,刻苦成材之义。

”(12)《曲礼》:“长者与之提携。

”朱注垍必尝荐公而不达,故有吹嘘、提携等句。

(13)《淮南子》:“置猿槛中,非不巧捷,无所肆其能。

”(14)魏武乐府:“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15)《扬雄传》:雄上《河东赋》。

其年十二月羽猎,雄从,因作《羽猎赋》以讽。

(16)《尚书大传》:文王至磻溪,见吕望,拜之,答曰,“望钓得玉璜,刻曰:姬受命,吕佐检。

”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8105510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