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怨

朝代:作者: 李益 体裁: 七绝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注释注释:和王昌龄“奉帚平明”、“闺中少妇”等名作之同,此诗的怨者,不是一开始就露面的。

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昭阳殿则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唐诗通常分别用以泛指失宠、得宠宫人住地。

欲写长门之怨,却先写昭阳之幸,形成此诗一显著特点。

前两句的境界极为美好。

诗中宫花大约是指桃花,此时春晴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有“灼灼其华”的光彩。

晴花沾露,越发娇美秾艳。

夜来花香尤易为人察觉,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

这是写境,又不单纯是写境。

这种美好境界,与昭阳殿里歌舞人的快乐心情极为谐调,浑融为一。

昭阳殿里彻夜笙歌,欢乐的人还未休息。

说“歌吹在昭阳”是好理解的,而明月却是无处不“在”,为什么独归于昭阳呢?

诗人这里巧妙暗示,连月亮也是昭阳殿的特别明亮。

两句虽然都是写境,但能使读者感到境中有人,继而由景入情。

这两句写的不是宫怨,恰恰是宫怨的对立面,是得宠承恩的情景。

写承恩不是诗人的目的,而只是手段。

后两句突然转折,美好的环境、欢乐的气氛都不在了,转出另一个环境、另一种气氛。

与昭阳殿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花香,没有歌吹,也没有月明,有的是滴不完、流不尽的漏声,是挨不到头的漫漫长夜。

这里也有一个不眠人存在。

但与昭阳殿欢乐苦夜短不同,长门宫是愁思觉夜长。

此诗用形象对比手法,有强烈反衬作用,突出深化了“宫怨”的主题。

诗的前后部分都重在写境,由于融入人物的丰富感受,情景交融,所以能境中见人,含蓄蕴藉。

与白居易《后宫词》比较,优点尤显著。

《后宫词》写了“泪湿罗巾梦不成”,写了“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由于取径太直,反觉浅近,不如此诗耐人含咀。

诗的前两句偏于写实,后两句则用了夸张手法。

铜壶滴漏是古代计时的用具。

宫禁专用者为“宫漏”。

大抵夜间添一次水,更阑则漏尽,漏不尽则夜未明。

“似将海水添宫漏”,则是以海水的巨大容量来夸张长门的夜长漏永。

现实中,当然绝无以海水添宫漏的事,但这种夸张,仍有现实的基础。

“水添宫漏”是实有其事,长门宫人愁思失眠而特觉夜长也实有其情,主客观的统一,就造成了“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意境。

虚实相成,离形得神,这里写的虽决不能有其事,但实为情至之语。

(周啸天)出处全唐诗全唐诗:卷283_79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8635615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